原題:我省代表委員圍繞深化改革開放建言獻策——
向改革要動力 向開放要活力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1.4%,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過去一年一條條事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捷報,讓我省代表委員們深受鼓舞。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深層次改革,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要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産業發展為突破口,持續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要探索構建海關監管新模式,為自貿港高水平開放提供堅實保障。
先闖先試探索改革創新之路
“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是要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深層次改革,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推動深層次改革。”全國人大代表、海航集團黨委委員、海航創新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廖虹宇建議,給予海南自貿港更深層次的改革自主權,不僅思想觀念上要敢闖敢試,而且在實際行動上更要先闖先試。
廖虹宇&&,通過人大立法推動産業政策、制度改革所需時間跨度較長,且缺乏相關調研數據支撐。海南自貿港要大膽嘗試以産業園區為改革突破點,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具體的産業創新模式為試點,由下至上從而形成規定、制度、法規,探索“産業政策底層突破、形成制度頂層肯定、法規予以確認”的改革創新之路。
“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四年提及海南,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心和重視。”住琼全國政協委員、海口海關關長施宗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為重要的開放平台,在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中發揮重要作用。
以科技創新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頭緒多,任務重。改革既要抓重要問題、又要抓關鍵環節,在統籌推進重點突破中加快改革步伐,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代表委員們認為,要以深入科技體制改革作為持續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支撐,重點抓好“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旅游全産業鏈發展迎來新的突破口。
“持續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力量作為支撐。”住琼全國政協委員、省科技廳廳長謝京&&,制度集成創新是海南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的鮮明特點,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高質量高標準推進的重要支撐,“之於科技而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是制度集成創新的重要實踐。”
謝京&&,下一步,海南科技工作將重點打造“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使之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着力推動産學研融合,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着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同時我們將做到內外貫通,加強科技的國際化交流合作,通過聚集各方面資源,努力在科技創新方面實現‘彎道超車’,為持續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做實科技支撐。”
産業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根”之所在,以科技創新力量可以進一步推動産業升級、助力産業融合。
構建海關監管新模式夯實開放根基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紮實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提高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開放的中國大市場,必將為各國企業在華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2022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攻堅之年和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之年。“接下來,海口海關將探索構建與海南自由貿易港早期政策安排實施相適應的海關監管新模式,優化跨境貿易通關便利,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新技術産業、高端製造業、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展會展覽、醫療健康産業、種質資源引進産業高質量發展,形成産業發展優勢。”施宗偉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海口海關將加強重大風險識別和系統性風險防範,推動海南自貿港海關監管數字化,全力推進做好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相關準備工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做好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提供堅實保障。
廖虹宇建議,目前亟須創新探索建設與海南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産業支撐政策,比如可以給予海南醫藥産業一些政策傾斜,如調整原料、輔料“零關稅”正負面清單;在原料藥、輔料、對照藥等物資進口通關政策上先行先試等,“更加開放的海南自貿港,必將為各國企業在華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特派記者 傅人意 劉操 邱江華)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