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兩會首次開啟“廳局長通道”

2022-01-24 08:34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省兩會首次開啟“廳局長通道”

  傳遞權威聲音 回應社會關切

  1月23日上午,省兩會“廳局長通道”開啟,8位我省醫療、旅游、商務、生態環境、農業、發展改革、教育、營商環境等部門主要負責人,走上通道接受媒體記者的提問採訪,積極傳遞權威聲音,回應社會關切。

  為更好展示海南自貿港建設蓬勃展開的新氣象新變化,搭建委員、代表和廳局長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橋梁,今年省兩會期間,我省首次開設“委員通道”“代表通道”“廳局長通道”,開展集體採訪活動。

  從醫療到教育,從生態環境到營商環境,從招商引資到園區項目,從旅游發展到“三農”工作……面對現場提問,8名負責人分別結合各自工作領域,以專業、務實、坦誠的回答,展現開放透明的風采。

  去年全年未發生聚集和擴散性疫情、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種率達到95%、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揭牌、獲世界衞生組織消除瘧疾獨立認證小組的現場認證、推動“出生一件事”辦理……在介紹去年我省衞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時,省衞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周長強提到,要堅持辦人民滿意、符合海南自貿港要求的衞生健康事業,一方面是持續着力保障老百姓健康,另一方面是通過推動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增添軟實力。

  教育問題同樣是群眾關心的熱門話題,如何幫孩子把雙肩包換成“雙減”包?“我們通過實施限制數量、限制時間、限制價格‘三限’,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同時,我們全面落實校內減負,並推動落實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三提高’舉措。”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介紹,目前我省“雙減”工作總體平穩有序推動,各項監測指標均排在全國前列。

  政策環境、生態環境和營商環境要成為海南的三大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我省在打造核心競爭力上持續發力,推動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PM2.5濃度、臭氧濃度處於近幾年的低值,這是我省紮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果。”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毛東利指出,近年來,海南空氣質量保持優良狀態,位居全國前列,大氣污染防治就是其中最亮麗的一道工作。我省在污染防治上既全覆蓋又抓住主要問題,如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揚塵污染防治等,不斷加強大氣環境治理工作。

  營商環境不斷得到優化。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張相國指出,去年我省營商環境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150多項自貿港政策先後落地,頒佈實施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公平競爭條例》等相關法規,&&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措施,優化營商環境的“四梁八柱”得以夯實。同時,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包括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營商環境的便利度明顯提升,服務企業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談到招商引資,省商務廳廳長陳希向企業發出真誠邀請——“隨着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海南在吸引集聚和配置全球資源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自貿港提供的發展機會前所未有。我們將持續聚焦‘3+1’主導産業,落實專業化招商機制,引進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歡迎各個國家、各種類別的企業投資海南,和海南一起實現高質量發展。”陳希説。

  如何深挖消費潛力?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廳長孫穎介紹,過去一年,省旅文廳通過創新舉辦“四展兩節”,打造五大主題推廣IP,舉辦各類促銷活動300余場,吸引了眾多島內外游客,讓海南旅游市場熱鬧非凡,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8100.43萬人次,同比增長25.5%;旅游總收入1384.34億元,同比增長58.6%。

  被問及新一年的工作計劃時,廳局長們的回答具體詳細,有數字、有願景、有目標。

  “11個自貿港重點園區去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為全省貢獻了近4成的稅收。良好的發展基礎,將推動園區項目在2022年更好地聚集、更快速地發展。”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顧剛説,發改部門將圍繞“3+1”主導産業體系,加速要素保障,加快産業向園區聚集,加快項目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糧食穩,天下安。省農業農村廳廳長何琼妹介紹,今年省農業農村廳將通過保種植面積、保産量、保質量以及促種業發展“三保一促”的工作措施,確保完成保障糧食安全工作任務。具體包括:將糧食生産責任分解到田頭地塊,向“非糧化”耕地、向撂荒地要種植面積;優化種植結構,在增單産上下功夫;推動種業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繼續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打響糧食品牌;全力推進南繁硅谷建設,促進種業發展,辦好2022年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等。(記者 周曉夢 劉夢曉)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29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