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以延伸産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華網


儋州以延伸産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5-11-11   09:04:32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海南神農水産種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峨蔓海域開展金鯧魚深海網箱養殖。海南神農水産種源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在生態養殖基地裏的儋州雞。資料圖

村民在儋州南岸村的海頭地瓜種植基地裏撿拾地瓜。資料圖

  原題:儋州以延伸産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鏈”出農業産業新圖景

  稻浪翻金,網箱躍魚,地瓜飄香。從“粒粒金黃”的豐産答卷,到“年年有魚”的壯美圖景。在豐收的季節裏,儋州各地處處“豐”景。

  儋州緊緊圍繞建設農業強市目標,以延伸産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1月至9月,儋州第一産業增加值達113.42億元,同比增長6.5%。

  做強産業鏈 金鯧魚住進深海“甜甜圈”

  在儋州峨蔓鎮附近海域,有一座富饒的“藍色糧倉”。38口周長90米的深水網箱像一個個整齊排列的“甜甜圈”,數百萬尾金鯧魚就“居住”在這裡,這是海南神農水産種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峨蔓灣投資建設的神農深水網箱養殖項目。該公司總經理陳君介紹,峨蔓灣的水質條件好、鹽度高、水流量大,在這裡養殖的金鯧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儋州立足自身豐富的海洋資源、産業基礎、區位優勢,多措並舉推進漁業“往深海走”,劃定5個深遠海片區,包含4.08萬公頃海域、1.54萬公頃農漁業區、772公頃漁業基礎設施區,釋放養殖企業産能,積極發展工廠化養殖等新業態,同時設立專項補貼資金,切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推動漁業産值增長9.4%,持續拓展現代漁業發展空間。

  “畝産498.1公斤!”近日,東成鎮寨腳新村2025年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單産提升科技試驗示範田傳來好消息,儋州在水稻單産提升方面取得突破。

  測産數據表明,不同插秧密度試驗田塊的最高平均産量達465.1公斤/畝,較2024年儋州晚稻平均産量提升18.3%,遠超海南省晚稻平均水平。

  晚稻畝産量取得突破的背後,離不開項目團隊成員的努力和創新。項目負責人、中國熱科院品資所副研究員胡偉介紹,面對晚稻增産潛力未能充分釋放的難題,團隊圍繞優良品種、栽培技術、水肥管理、種植密度、病蟲害防治五大核心要素,創新推出“良種+良法+良肥”集成技術方案。

  儋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科技科科長唐着歡向記者介紹,該市通過“良種、良法、良機、良田、良制”融合模式,依託43.5萬畝高標準農田推廣優質品種,創新林下立體種養模式,推動種植業産值同比增長4.9%。

  優化供應鏈 儋州雞有了交易中轉站

  “咯咯咯!”位於儋州市大成鎮的儋州雞産業園裏,一批儋州雞正昂首闊步地巡視着這片“新領地”。經過半年時間建設,用於活禽交易的儋州雞中轉站已投入使用,可保障每月16個批次、12萬至13萬隻肉雞正常交易。除了中轉站,儋州雞産業園還將分步建設儋州雞育雛舍、種雞舍、中央大廚房及配套建設。

  2023年,儋州雞成功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成為海南第三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雞品種資源。2024年又入選海南省農業主導品種。在10月27日農業農村部公布新修訂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儋州雞仍然“榜上有名”。

  “去年靠養雞賺了十幾萬元,今年就再擴大規模。”儋州市雅星鎮強打村的一處養雞場內,養殖戶孫雪博一大早就開始喂雞,“真金白銀”的收入讓他對儋州雞産業發展充滿希望。

  海南熱科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文泰宇介紹,今年1月至7月,儋州雞銷售收入超1500萬元,為合作農戶帶來代養費收入超150萬元,同時助力雅星鎮盤活75%以上閒置雞舍。

  儋州強化要素保障,聚焦糧食生産、畜禽養殖、漁業養殖、農産品加工、冷鏈物流、農文旅融合等重要産業,科學規劃建設“八園一港”,形成橡膠、地瓜、生豬、儋州雞等七大産業集群,因地制宜引進一大批涉農企業落戶,利用龍頭企業帶動推動該市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特色化發展。截至10月底,儋州完成農業固定資産投資11.3億元,為産業融合注入新動能。

  “我們的海頭地瓜,過去論斤賣,現在論箱賣!”在儋州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産業園的包裝車間裏,海頭鎮紅坎村村民羊紅香正利落地將分揀好的地瓜裝箱。裝箱後的地瓜,將根據個頭大小、糖度高低被精準分類,發往全國各地不同的高端市場。

  海頭地瓜因香甜可口的風味,備受消費者青睞。而對於羊紅香等村民來説,真正“甜”的是在産業園裏務工的機會和收入。

  海南綠翠生態環境有限公司打造的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産業園總規劃面積6400畝,其中建設用地350畝,總投資達20億元。隨着海頭地瓜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和知名度的提升,園區向紅坎村及村民支付分紅款與勞務費已超過1000萬元,直接帶動3111戶15586人實現增收。

  為進一步推廣海頭地瓜文化品牌,海南綠翠生態環境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餘元,在園區打造了集地瓜主題餐飲、農産品展銷與鄉村文旅體驗於一體的地瓜文化廣場,內部設有地瓜文化長廊、薯飚體驗店、科技小院等多樣化空間。自今年9月9日開業後,已成為宣傳海頭地瓜文化的重要平台。

  “海頭地瓜文化廣場不僅是活動場所,更是一座‘可品嘗、可體驗的地瓜百科全書’。”海南綠翠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接下來,公司將持續完善民宿設施,優化園區配套,優先為本地村民和大學生提供100余個就業崗位。

  提升價值鏈 木薯粉請來技術“保姆”團

  長期以來,儋州充分用好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等科教單位的科技力量,為儋州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位於儋州市東成鎮的儋州木薯科技小院內,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和海南大學等科教單位多名園藝類、農林類專家入駐,為這片食用木薯種植加工基地提供可靠技術保障。據了解,儋州木薯科技小院種植華南9號木薯品種,這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利用海南地方收集的優良單株培育出的優良品種,近年來,該品種在當地推廣種植面積累計超過1萬畝。

  “基地引進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設計的全國首條木薯粉濕法加工生産線,搭配高溫烘乾技術,木薯粉日産量最高可達30噸。”海南晨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傑介紹説,目前基地已形成從木薯種植、鮮薯直髮、去皮真空包裝,到木薯粉深加工、冷庫倉儲、線上銷售的全産業鏈布局。

  “今天帶來跑海鴨蛋為選手們助力,希望他們‘加油鴨’!”11月1日,第五屆儋洋落日跑活動現場,跑海兄弟(海南自貿區)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強被跑者們團團圍住——活動現場設置了消費助農美食集市,展銷跑海鴨蛋、儋州臘腸、儋州雞等本地特色農産品。

  “我們帶來了豬肉乾、臘腸,都是用儋州本地黑豬製成的,小朋友們都很愛吃。”儋州儋耳舅母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賴秀艷一邊忙着分豬肉乾,一邊給選手們加油鼓勵。

  儋州特色農産品“亮相”各大活動與展會已是常態,據了解,儋州構建“1+5+N”公用品牌體系,授權37家企業使用“儋州有味”品牌。積極拓展市場渠道,通過消博會、冬交會、豐收節等平台擴大影響力。

  11月8日,第一屆特色熱帶作物産業發展論壇暨第二屆木薯食品進校園活動及木薯高産高效栽培與安全食用生産技術培訓在海南大學儋州校區舉行。與會學者專家、行業代表圍繞木薯、辣木、咖啡、馬鈴薯等特色熱帶農作物在現代化農業發展格局下的研究成果進行分享交流,會場還展示木薯年糕、曲奇、酸奶等豐富多樣的木薯加工産品,深化熱帶作物産學研協同創新,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産業振興。

  儋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儋州將以“穩産保供、提質增效”為主線,奮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到2030年,儋州將力爭第一産業增加值達240億元,糧食、生豬、漁業等産能穩步提升。重點做強熱帶果蔬、儋州雞、黑豬等特色産業,打造省級産業園和優勢品牌。加快漁業“往深海走、往休閒漁業走”轉型,推動排浦中心漁港等設施建設。(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