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記者從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自2021年6月啟動建設以來,海南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已初步建成12個省級體系,覆蓋檳榔、地方豬、地方雞等19個農産品,形成貫穿十余條農業全産業鏈的科技支撐網絡。該體系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凝聚專家團隊、攻克關鍵技術,有效破解科技與産業"兩張皮"難題,成為推動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創新機制激活産學研合力,體系打破區域和學科界限,在全省範圍遴選114名崗站專家,組建近700人的科研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服務,通過"長期穩定支持+全産業鏈布局"的新模式,讓專家團隊專注解決産業實際問題。
在科技的助力之下,一個個農業産業結出碩果:水稻體系育成的香稻新品種“海香7號”成為“公坡香米”品牌主導品種。石斑魚體系研發的東星斑苗種繁育技術,將出苗率從2%提升至接近35%。文昌雞體系研發出的文昌雞育種芯片及配套育種技術,可使文昌雞出欄日齡提前5-10天,種雞産蛋量提高4-5枚。胡椒體系研發的胡椒機械化耕作模式及技術,可降低人工處理成本36%,作業效率較人工提高10倍以上。地方豬體系研發的低密度輸精、精準高效低成本海南黑豬育種芯片、數字化管理、毛色分離等技術,可提高種公豬利用率20倍,降低測序成本40%,提高工作效率40%。
科技的支撐守牢了種業根基:海南在國內率先首創海南地方豬、地方雞等特色農産品産業技術體系,穩住了研究隊伍,保護了海南黑豬、五指山豬、文昌雞、儋州雞等地方品種資源,使研發工作得到了發展和提升,成為了農民致富的明星産業。在水稻産業技術體系中增設野生稻保護與共享利用崗,集聚專家團隊致力於海南豐富的野生稻種質資源保護與研究,為我國糧食安全作貢獻。
同時,在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的帶動下,一批産業堵點迎刃而解:荔枝産業技術體系開發保鮮劑3種,可延長荔枝常溫貨架期2-3天,延長冷藏期6-8天。冬季瓜菜産業技術體系集成“全覆蓋式防蟲網+”豇豆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助推海南提高豇豆産品質量。檳榔體系證實了粉蚧是黃化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為後續研究如何阻斷黃化病蔓延明確了方向。芒果體系研發優質輕簡高效生産技術,該技術可使芒果早上市7天,藥劑使用減少25%~33%。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運行機制,完善現有12個體系崗站設置,逐步布局建設熱帶花卉、中草藥等産業技術體系,構建覆蓋全産業鏈的科技支撐網絡,持續為海南自貿港農業現代化注入科技活力。(記者 易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