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秀英區:非遺人才引育並舉 非遺産業提質發展-新華網


海口市秀英區:非遺人才引育並舉 非遺産業提質發展

2025-10-28   21:36:1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13人入選。來自海口市秀英區的東山草編代表性傳承人袁潔名列其中。

  近年來,秀英區圍繞“非遺助力共同富裕”工作思路,探索“黨建+人才+非遺”融合發展模式,建成全省首個“草編人才工作站”“剪紙人才工作站”,依託鄉村特色技能大師工作室、非遺工坊等平台,通過人才引進、培育、使用等機制,助力相關産業提質發展。

海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袁潔在草編技藝教學現場。新華網發

 深挖非遺資源 打造特色隊伍

  據介紹,秀英區將“非遺文化傳承人才隊伍”作為地方特色人才隊伍進行重點打造。區內多部門聯動深度挖掘,尋根探脈,摸清全區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才底數,建立非遺傳承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紮實推進實施非遺項目取得實效。

  目前,秀英區有海南麒麟舞、東山草編、石山民歌、秀英剪紙、美孝雕刻等非遺保護項目共5項,其中省級3項,市級2項,主要分佈於東山、石山、永興等鄉鎮,認定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4名。全區掌握草編、剪紙技藝等人數46人,年長者71歲,年幼者30歲。

袁潔教授村民草編技藝。新華網發

  厚植人才“沃土” 強化非遺傳承

  此外,秀英區大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累計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培訓班21期,組織非遺傳承人才到轄區5所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課程,建設石山中心小學、東山中心小學“非遺傳承示範基地”,涉及草編技藝、石山剪紙和火山山歌等3項特色課程,培育“春苗”千餘人次,培養造就了一支地方特色技能技藝人才隊伍。

  比如,海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袁潔,被聘請為秀英區文化館東山草編技藝課程、東山鎮中心小學“非遺傳承示範基地”、東山鎮紫羅村東山草編研習基地的授課老師,也是東藜禾豐草編工坊的創始人,該草編工坊學徒來自省內多個市縣,超2000人次。袁潔還受邀到琼山區三門坡、雲龍、甲子等鎮開展實地教學7次,培訓180人次。

 黨建引領 帶動鄉村振興

  2023年,秀英區建成全省首個“草編人才工作站”,成立非遺草編黨支部。袁潔擔任工作站站長,以東山草編黨支部為核心,聯合工坊周邊9個黨支部成立“鄉村振興”黨建聯盟,採用“傳承人+工坊+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黨建引領和産業發展深度融合。

  自工作站成立以來,為村民提供技能培訓平台,累計帶動就業100餘人,有不少村民成為合格的編織技師,掌握5大門類,30多種草編製品的製作,村民月均收入超4000元。

  搭建良好平台 展示非遺“才”藝

  近年來,秀英區精心策劃非遺項目展示、非遺主題節目展演、非遺特色産品展銷等活動,産品通過消博會遠銷國內外。推出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商圈等系列活動,吸引民眾和游客達百萬人次。同時,深度挖掘人才工作經驗做法,多家媒體刊發秀英區草編非遺、剪紙非遺等先進經驗做法,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人才、鼓勵創造的濃厚氛圍。

  下一步,秀英區將通過持續開展東山草編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拓寬人才培養渠道,不斷壯大傳承隊伍;同時,發揮東山草編傳統技藝類資源優勢以及結合旅文資源方面,探索“非遺+研學”“非遺+景區”“非遺+街區”“非遺+節慶”“非遺+旅游演藝”“非遺+民宿”“非遺+文創産品”等模式,賦能文旅産業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