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洋浦: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新華網


儋州洋浦: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2025-09-22   08:31:25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構建“1+2+N”新能源産業體系,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樣板間”

  儋州洋浦:産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産值增加500%,能耗反而下降30%。這是2006年以來洋浦石化新材料産業園交出的一份“綠色答卷”。洋浦工業園區含“綠”量持續提升,先後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首批國家級綠色園區。

  近年來,儋州洋浦系統構建“1+2+N”新能源産業體系,持續鞏固並做大做強風電主導産業,加速壯大光伏發電與氫能産業,積極培育儲能産業,完善新能源配套服務,全力推動新能源全産業鏈高質量發展,為海南自貿港與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提供綠色動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樣板間”。

  風電産業集群化發展

  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風車隨着海風緩緩轉動,將清潔綠色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入電網,點亮千家萬戶。位於儋州市峨蔓鎮海域的申能CZ2與大唐CZ3海上風電示範項目一期已於今年3月全容量並網,年綠電發電量約36.6億千瓦時。

  “截至8月底,CZ2項目累計為海南電網提供清潔電能3.47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煤約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7萬噸。”海南申能新能源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吳曉凡介紹,該項目是“十四五”期間海南省第一個全容量並網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中一期工程共安裝67&9兆瓦的風電機組,目前正在開展項目二期建設的準備工作。

  “海上風車”高百餘米,每個零部件都堪稱“龐然大物”,如何運輸是個難題。為此,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能)、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在洋浦工業園區落地風電新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項目,致力於海上風電主機、葉片等關鍵設備的本地化研發與製造,實現了本地生産、本地使用。

  “依託儋州海域在內的全省海上風場資源,儋州謀劃了佔地1500畝的風電裝備製造産業園,並陸續落地了遠景能源等一批優秀的風電領域裝備製造企業。”儋州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風電産業園配套碼頭和道路等項目穩步推進。其中,配套碼頭設計年通過能力536萬噸,建成後可同時滿足1艘5萬噸級和2艘2萬噸級散雜貨船靠泊作業。

  截至目前,儋州洋浦已實現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20萬千瓦,陸上風電9.9萬千瓦,氣電143萬千瓦,餘熱發電27.75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3萬千瓦,小水電4.8萬千瓦,光伏發電85萬千瓦。

  推動新能源全産業鏈集聚

  一排排“海上風車”迎風轉動,向深藍要綠電。而經過水解、催化等流程,綠電又能“轉換”為船舶航行的燃料——綠色甲醇,以另一種形式回歸大海。在儋州洋浦,綠電正在一步步走向這樣的循環。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低碳化轉型的背景下,大唐聯合能源行業頂尖科研團隊探索綠氫、綠氨、綠色甲醇的生産閉環。”大唐(儋州)海洋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國介紹,目前該項目正從技術研發階段向産業化落地邁進。

  據介紹,依託綠電資源,儋州洋浦積極發展綠色甲醇産業,目前多家企業均明確表達綠色甲醇項目投資意向。其中申能、北京崑崙、遠景、大唐綠色甲醇項目正在加快開展前期工作,項目落地後將有效滿足洋浦綠色航運燃料需求,助力儋州洋浦打造國際航運樞紐。

  “遠景能源根據海南省‘三度一色’的稟賦優勢以及‘雙循環’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在儋州洋浦規劃打造中國沿海首個綠色氫基能源生産和運營中心,作為綠色氫基及衍生産品的示範性項目,構建綠色氫氨醇&綠色航空燃油SAF一體化基地。”遠景能源海南公司副總經理詹健介紹。

  新能源發展前景廣闊,但也存在痛點。風力不大時,“海上風車”便沒那麼強勁;日落後,光伏發電板也得“睡大覺”。為此,儋州洋浦重點推動4個共享儲能項目,涵蓋電化學儲能、全釩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多條技術路線,總投資約44億元建設“大型充電寶”,提升系統調節能力,支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

  “圍繞‘上游發電—中游裝備—下游應用’鏈條,我們正積極構建‘背倚內地、輻射東南亞、面向世界’的海上風電全産業鏈。”儋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卓鈞介紹。

  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

  提到工業園,腦海裏會冒出怎樣一幅景象?煙囪冒出黑煙、空氣味道刺鼻、周圍寸草不生?在洋浦,這種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幅綠意盎然、天朗氣清的綠色圖景。

  據統計,2022年至2024年,洋浦經濟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分別為99.4%、99.7%、99.7%,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率近3年保持在100%。

  “在新引進項目過程中,我們將能耗水平、排放情況是否達到了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作為項目能否落地的重要參考之一。”儋州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李奇&&。

  此外,儋州洋浦通過産業的集聚和延鏈發展方式,減少中間環節能耗並進一步提升産品附加值。“去年新投産的海南逸盛石化二期項目,通過集約方式共用水電氣等公用工程,在企業産能和産值幾乎翻一番的情況下,企業的總能耗反而降低,同時還將産生的餘熱輸送給周邊的企業使用,如星之海項目。”李奇説,自2006年以來,洋浦石化新材料産業園産值增長5倍,但萬元增加值能耗卻下降了30%。

  近年來,洋浦工業園區先後被認定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首批國家級綠色園區,並在全國703家化工園區中位列“最具潛力十強”榜首、石化産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榮譽稱號,為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提供助力。(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