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機器管’平台的預警,我們的租賃合同早都超時失效了,耕地的發包價格比市場價格低,村民小組收益要大打折扣!”近日,澄邁縣石聯村委會潭脈村民小組組長李多學在使用“機器管‘三資’”平台後説。
澄邁縣紀委監委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風險漏洞,以數智賦能,接入“機器管”平台,按照“監管+監督”的模式,設置合同面積不等於標的物資源總面積、合同期限超過20年、集體耕地資源發包價格低於100元、合同臨到期小於60天、單筆付款金額大於2萬元等5類預警規則。平台按照預警規則自動進行數據比對,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産生預警,由村監委和鎮紀委核實確認,截至目前,已處理48條預警信息。
同時,該縣紀委監委針對高風險預警信息在“機器管”平台設置流轉功能,經研判可直接流轉到“監督一張網”平台發起辦件,如該平台將石聯村委會潭脈村民小組租賃合同超過民法典最長時限問題,推送“監督一張網”平台,督促村民小組與發包公司重新簽訂合同,規範農村集體土地流轉,保障農村集體資金。
下一步,澄邁縣紀委監委還將創新使用電子公章,在“機器管‘三資’”平台中關聯電子公章模塊,對於涉及産權交易合同用印,可在線上流程中嵌入屬地鎮備案程序,同步推送産權交易中心核實確認,支持群眾和基層工作人員在線申請、審批、查詢。(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高懿 通訊員高娟)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