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粉孢革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供圖

粒狀粉孢革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供圖

極白無鎖革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供圖
近日,科研人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裏發現3個大型真菌新物種,分別為極白無鎖革菌、粒狀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此外,努裏格環紋炭團菌、近亮環紋炭團菌和綠層環紋炭團菌3個中國新記錄種也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被發現記錄到。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研人員朱安紅介紹,極白無鎖革菌是在霸王嶺片區發現,生長在闊葉樹腐朽木和落枝上。該物種的主要特徵為子實體一年生,呈平伏狀,目前僅發現於海南。“它新鮮時是油蠟的質感,雪白色,就像撒在腐木上的碎雪,而幹後變成白色至乳白色,像一層薄薄脆脆的白巧克力。”
粒狀粉孢革菌和海南粉孢革菌均發現於尖峰嶺片區。“我們團隊在開展海南熱帶雨林大型真菌多樣性調查中,已採集大型真菌標本11733份,隸屬於286屬2724種,其中,不少是新物種和新記錄種。”朱安紅介紹,粒狀粉孢革菌的子實體為革質,表面具輕微小顆粒狀,呈淺橘色至灰橘色,發現它時像是一塊鋪在伏木上的絲絨布,看起來很有質感。海南粉孢革菌的表面則比較光滑,呈灰橘色至褐橘色,邊緣毛緣狀,就像毛茸茸的流蘇。
此外,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的3個中國新記錄種,均發現於五指山片區,生於腐木上,進一步豐富了海南大型真菌多樣性。
“這次發布的3個新物種和3個中國新記錄種都是木腐菌,是森林生態系統的‘分解者’,能夠加速枯木和落葉的分解,維持養分循環。”朱安紅稱,真菌對生境變化十分敏感,此次發現更加印證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多樣性,有利於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和資源價值挖掘。(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孫慧 實習生吳琦)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