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口江東新區打造清涼城市“樣板間”
區域“涼感小氣候” 穿行樓棟有涼意
6月17日清晨,微風習習。江東發展大廈6樓,屋頂花園鬱鬱蔥蔥,漫步道和塑膠跑道點綴其間,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員工胡婧娟和三兩同事,相約慢跑,“動一動,喚醒一整天的活力元氣。”
放眼望去,別出心裁的屋頂花園,在江東新區總部經濟區的樓宇中,並不鮮見。
“不少‘屋頂花園’還打造了咖啡廳、健身房等設施,‘打工人’在8小時以外休憩和運動,凸顯人性化。”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規劃統籌部副部長高銘聰介紹,江東新區總部經濟區突出“生態總部CBD”定位,項目建設採用“立體+複合”綠化的手法,利用屋頂花園、露&花園、垂直綠化等形態,提高建築綠化覆蓋率,形成區域“涼感小氣候”。
毗鄰江東發展大廈,江東天地項目正在緊張施工,衝刺今年10月投運。從高處眺望,清涼設計理念一目了然:中心廣場南北貫通,在六棟建築間形成穿堂峽谷,利用自然風力增加空氣流通,為場地增加涼感。
“項目借鑒新加坡‘涼都’理念,融入清涼城市設計,各樓棟多處設置退讓內廊和下沉街區,還在人行通道設置地面遮陽張拉膜和天橋遮陽篷。”海口産投集團君實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長王曉亮告訴記者,清涼元素還體現在玻璃水幕、霧森系統、直飲水取水點等細節設計上,讓每一位行經此處的市民游客切身體驗涼感。
在目光不可及之處,“清涼城市”的智慧措施也在江東新區高效運轉。
“晚上用電低谷時,將電蓄存下來,白天製成冰,再通過管道統一供冷給每個樓宇,感受與中央空調相同。”高銘聰説,江東發展大廈採用集中供冷,大幅度降低區域能耗指標,減少建築空調熱排放,從源頭緩解熱島效應。據測算,通過集中供冷方式,江東新區總部經濟區的降碳量每年可達到5.8萬噸。“未來,我們還將通過智慧化方式,實現集中供冷的節能降耗。”
在城市形象方面,海口江東新區採用藍綠交融、水城互融的建設理念,打造清涼城市“樣板間”,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左右,創造了生態有機的田園城市發展途徑,為大空間格局下清涼城市奠定生態基礎。(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冀冀 通訊員曹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