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據海南大學消息,該校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新能源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在新型光伏器件研發中取得階段性進展。經國家光伏産業計量測試中心權威認證,該團隊自主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認證效率達26.92%,以0.03%微弱差距緊追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最新公布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最高效率紀錄(26.95%)。
據了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認證效率是國際公認的核心技術指標,由權威機構在標準測試條件下驗證,其微小提升往往意味着材料設計、器件工藝等底層技術的實質性突破,因而成為全球鈣鈦礦研發團隊競逐的重要指標。
研究團隊&&,平台標準化工藝流程與原創技術方案“雙螺旋”協同驅動模式是推動效率突破的關鍵。團隊建設的能源光電智能協同高通量實驗平台現已投入使用鈣鈦礦薄膜自動化旋涂製備系統,通過工藝參數數字化控制實現了製備流程標準化。同時,團隊還基於鈣鈦礦光伏器件的微觀物理機制研究,在關鍵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理論創新,為器件性能優化構建了全新理論框架。
團隊研究員董碧桃指出:“當前效率值的提升驗證了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但鈣鈦礦光伏技術的産業化仍需攻克長期穩定性、大面積製備等關鍵難題。”
下一步,海南大學團隊將持續完善光電智能協同高通量實驗平台建設,計劃於2025年底實現“計算設計-智能製備-精準檢測”全鏈條技術閉環。(王朝妙、鄭丹婷)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