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口4月18日電(記者周正平、陳凱姿)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4號館一角,十幾平方米的哈薩克斯坦國別館飄來陣陣奶香。
展&上,該國西部牧民手工製作的駱駝奶皂被觀眾圍得水泄不通,相鄰貨架擺放的葡萄酒、蜂蜜等,在燈光下泛着光澤。這些來自中亞草原深處的“一村一品”特産,正通過海南自貿港窗口叩響國際市場大門。
今年,哈薩克斯坦第一次以國別館的形式走進消博會。“因為缺少機會,我們很多産品還沒有走出國門,這次我是帶着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來到這裡。”展館負責人斯達爾和丈夫帶着幼小的孩子,從阿拉木圖先後輾轉西安、北京,跨越萬水千山抵達海口,雖一路艱辛卻樂在其中。
肉腸、小麥粉、駱駝奶膠囊、絲巾、民族服飾……由哈薩克斯坦“一村一品”本土品牌發展協會組織的展位,每天觀展商絡繹不絕。
斯達爾指着數量不多但件件精美的展品説,它們都是經過挑選的扶貧助農産品。消博會平台可以讓哈邊遠貧困地區農牧民的産品進入中國以及其他國際市場,讓更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農牧民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孩子們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
這抹消博會草原風情背後,是中哈兩國日益緊密的經貿&&。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哈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438.2億美元,同比增長6.8%。在“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框架下,兩國已建立“綠色通道”加快農産品通關,玉米、水果、牛肉等多類哈方農牧産品獲得輸華准入。
哈薩克斯坦農業部副部長葉爾波勒·塔斯居列科夫近期也&&,在對中國出口商登記冊上登記的哈薩克斯坦企業家,數量每年都在增加,目前共有2432名哈方企業家登記。
今年6月,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將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哈駐華大使努雷舍夫日前在北京&&,雙方未來將力爭實現貿易額翻倍。
“中國市場是哈薩克斯坦扶貧項目的機會,它的重要性、穩定性就擺在那裏。”斯達爾説,哈人口只相當於上海,國家現在鼓勵學中文,許多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這些例子都證明中國市場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廣闊前景”。
面對中國市場,哈薩克斯坦一些企業已經專門開發了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産品,計劃通過中歐班列冷鏈運輸,大幅縮短運輸時間。近年來,鬱金香紅酒等系列産品進入中國市場後,打開了知名度,獲得很好的反響。
海南自貿區德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熊焰説,希望通過海南自貿港優惠政策,把哈薩克斯坦好物引進中國。“我們今年準備在海南開設哈薩克斯坦産品國別實體門店,把這個中亞國家的産品搬到中國最南端的熱帶省份,讓消博會展品加快變成商品。”
哈薩克斯坦有一句諺語:“友誼是永不枯竭的財富”。斯達爾説,她參加消博會不光是推銷産品、宣傳文化。作為中國的友好國家,哈薩克斯坦可以學習和借鑒中國從精準扶貧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我希望明年再來為我們的國貨代言,相信會有更多的産品和中國消費者見面。”斯達爾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