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燕樂畔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經濟主任羅長盈。新華網發
新華網海口4月14日電(張瑜 劉一鳴) 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舉行。文昌燕樂畔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經濟主任羅長盈在消博會期間接受新華網採訪。
問:您與海南有什麼樣的淵源?您對海南有什麼樣的感情?
答:我是華僑二代,祖輩、父輩曾不斷叮囑我,在事業有成後,要將好東西帶回家鄉,供家鄉人民享用,我與海南因“燕窩”而結下淵源。一直以來,燕窩總是給人一種昂貴的、高大上的保健品形象,但由於我掌握了原材料,且嚴格控制加工過程,成本大大降低,從而可以以更低價格、更高品質的方式提供給大家。為了不忘初心祖父輩的初心,我將企業設置於海南文昌,進而輻射到中國內地市場,為更多人提供優質燕窩。
問:本次消博會上,您是否有項目簽約?請您介紹一下這個簽約項目。
答:目前已有採購商來和我洽談。我也希望可以通過(消博會)這個平台將我們推廣出去,走出文昌、走出海南,進而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問:您如何看待中國政府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舉措?感覺過去5年來的建設情況如何?
答:我的祖輩、父輩曾下南洋打拼,而我又從馬來西亞回到祖國,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5年內,變化特別大,尤其是文昌。文昌從原先一座不起眼的普通城市,變成了一座國際航天城,這讓我非常的震撼與自豪。
今年春節,我的妻子和兒女第一次回到海南。一下飛機,女兒就和我説:“老爸,我非常驚訝,我想象中的海南是落後的,可當回到這裡,才知道是多麼發達。”兒子在看到航天發射場後,就&&上學之後要和朋友介紹海南。我也鼓勵我的孩子們在讀完課程後,可以在暑假回到這裡進一步的交流與學習。

燕樂畔燕窩展示。新華網發
問: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您怎麼看待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這一重大機遇?
答:我非常看好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相關政策。去年調研後,我就回到海南進行創業,所以我非常期待,也非常興奮,很期待我們家鄉自由貿易港的發展。
問:您怎麼看待消博會這樣一個平台?它為僑企僑商打開中國及國際消費市場提供了哪些獨特的機遇?
答:這是我第三次參觀消博會,也是我第一次參展。從一個參觀者轉變為參展者,我認為,國家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平台,讓我們走出海南、走出中國,去看世界,也讓世界了解海南的動向和産品。
“made in china”這句話很重要、也很流行,已經成為了一個標籤,世界各地都在傳播這句話。近期,不同地區的公司在與我們合作,嘗試將産品推廣至新加坡和中國台灣市場。
問:僑商在海南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發展上一直髮揮着重要的作用,做出過突出的貢獻。據您看,海南的華僑文化或者南洋文化,有什麼樣的特殊氣質?
答:我小時候就知道,爺爺每幾個月就會捐資到海南用於建設學校,他告訴我,我們可以窮,但是不可以窮教育。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要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中國進行交流,讓他們了解海南的發展,了解中國的文化。
海南的華僑文化是獨特的、傳承的。在馬來西亞,我們有一位前輩在製作並印刷海南語字典,免費提供給他人。假期時,全國各地的會館也會開設海南語班,讓華僑的晚輩學習海南語。另外,許多海南的習俗也保留完整,例如通過海南語歌唱比賽、製作意糕,連接同胞感情,傳承海南文化。
問:您認為海南打造國際國內雙循環交匯點,僑商在這其中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答:僑鄉具有一種凝聚的力量,以文化情懷做連接,以經濟貢獻促發展。正是因為僑鄉們有着對家鄉的眷戀和情懷,才會願意將海外好的産品和技術帶回海南,也願意將海南好的産品帶到海外。與此同時,我也鼓舞帶動海外許多的年輕人回到海南,為建設家鄉做出一份貢獻。這也就是我一開始提到的初心,要為家鄉人民做出一些貢獻。憑着這份情懷,我也就回到海南開始了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