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商在博鰲談自貿港丨崔世昌:在海南自貿港探索琼澳葡三地新機遇-新華網


僑商在博鰲談自貿港丨崔世昌:在海南自貿港探索琼澳葡三地新機遇

2025-03-29   21:03:59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現場。新華網發

  新華網海南博鰲3月29日電(記者 夏天)3月25日至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在論壇期間接受新華網專訪。

  記者:今年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有何感受和收穫?

  崔世昌:今年論壇主題緊扣全球變局下的亞洲未來。我認為亞洲的繁榮離不開團結與協作。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深化實施,到“一帶一路”倡議的互聯互通,亞洲各國始終以開放的姿態打破壁壘,通過務實合作應對挑戰。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積極參與者,我們關注推動亞洲合作,並聚焦三大前沿領域:一是數字經濟規則與亞洲區域價值鏈重構的協同創新;二是探索在“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與藍色經濟的融合發展路徑;三是華商網絡在共建“一帶一路”新階段中的樞紐作用。恰逢澳門回歸25周年,本會將在11月2至4日主辦第十八屆世界華商大會,借此契機聚焦逾四千名全球華商精英的視野,打造高質量的“論壇+展會+商務對接”三維平台,擔當華商網絡的“精準聯絡人”角色,推動澳門深化國際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您認為當前內地與澳門商界有哪些良性互動值得關注?未來將呈現哪些趨勢?

  崔世昌:當前內地與澳門商界的良性互動集中體現在“雙向賦能”與“制度協同”兩大維度。一方面,澳門依託自由港及中葡平台優勢,通過中葡論壇、跨境金融服務等機制,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開拓葡語國家市場,同時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載體,“引進來”國際高端科技和服務等資源。另一方面,兩地正深化“一國兩制”框架下的規則銜接,在中醫藥認證、葡語系法律仲裁等領域形成制度創新範例,通過共建中葡數字貿易平台、粵港澳大灣區西岸商貿樞紐,進一步強化中國與葡語國家産業鏈的“超鏈結”功能。

  就拿中醫藥領域來説,澳門有國際認證優勢,橫琴有生産空間和政策支持。現在,澳門企業把産品在澳門註冊後,放到橫琴生産加工,還能貼上“澳門監造”“澳門設計”的標籤,既保住了“澳門品牌”的金字招牌,又通過橫琴打開了內地市場,目前已有13款産品獲批使用這些標誌。同時,有一批澳門中醫藥企業利用粵澳中醫藥産業園,將産品打入葡語國家市場,助力中醫文化推廣到世界。此外,橫琴深合區政府還計劃2026年落成琴澳創新産業園,緊扣“澳門+橫琴”新定位,“澳門國際窗口+橫琴産業腹地”的組合,以貼心的基礎設施支撐和政策扶持,構建起從研發到量産的垂直産業鏈。這種“澳門研發+橫琴製造+灣區市場”的模式,將有效發揮兩地資源優勢轉化的作用。

  記者:您對海南自由貿易港未來的發展還有哪些期待和建議?海南與澳門的兩地未來的發展和合作前景如何?

  崔世昌:海南自由貿易港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是海南經濟發展組合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度集成創新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數據顯示,加工增值免關稅試點企業已突破百家大關,累計內銷貨值突破70億元,三亞中央商務區等開放平台正成為國際資本布局的熱點區域。這些成就不僅彰顯了海南自貿港的開放活力,更凸顯了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定力。澳門能依託中葡商貿網絡,發揮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精準&&人”的作用,與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形成戰略互補。相信在“海南政策+澳門窗口”的協同效應下,琼澳合作必將為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勁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