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商在博鰲談自貿港|鄭朝輝:抓住海南自貿港機遇 推動中韓醫療合作新發展-新華網


僑商在博鰲談自貿港|鄭朝輝:抓住海南自貿港機遇 推動中韓醫療合作新發展

2025-03-28   16:23:3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新華網海南博鰲3月28日電(記者 夏天)3月25日至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韓國愛美集團會長、韓國中華總商會執行會長鄭朝輝在論壇期間接受新華網專訪。

  記者:您特別關注了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哪些話題?希望和大家分享哪些感悟與觀點?

  鄭朝輝:在本屆博鰲亞洲論壇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議題格外吸引我。結合自身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深耕,我有兩點深刻體會。

  其一,醫療技術協同創新堪稱全球化新動能。中韓日三國在生物醫藥、精密體檢、智慧康養等領域,技術互補優勢極為顯著。以韓國為例,其在抗衰細胞技術,如NK細胞療法的臨床轉化效率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據《韓國生物醫學評論》2023 年數據);而中國在基因數據庫規模上成績斐然,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已收錄超8億條基因組數據,並且在AI輔助診斷技術領域成果突出,像騰訊覓影的早癌篩查準確率達 90% 以上。

  其二,民生導向的技術普惠是關鍵核心。據WHO2023報告顯示,全球仍有50%的人口無法獲得基礎醫療服務。我們期望推動“5G遠程診療+國際專家協作” 模式,讓中國患者借助首爾、東京的優質醫療資源,大幅提升診斷效率,切實將總書記提出的“科技成果應為更多人所及所享”落到實處。

  記者:您對海南自貿港發展有何期待?對在韓僑商僑胞而言,又存在哪些發展機遇?

  鄭朝輝:我對海南自貿港的期待,可以用“三區聯動”來概括。

  一是打造國際醫療技術轉化先行區。依託“醫療特區”政策,例如國九條允許使用國際已上市新藥,期望海南能成為中日韓細胞治療、醫美産品等技術的首發落地平台。像韓國KFDA批准的CAR-T療法,便可借助海南先行試點,讓中國患者受益。

  二是構建跨境數據與人才流動示範區。不妨借鑒新加坡經驗,建立醫療數據跨境安全流動機制,比如推動海南-首爾基因數據合作,同時擴大韓國醫生在琼執業許可範圍。據海南省衛健委2024年數據,目前韓國已有12家頂級醫院在申請海南執業資質。

  三是建設中醫藥國際化創新區。推動韓國韓醫學與中醫的標準化互認,將艾灸、漢方製劑通過韓國醫療美容渠道(韓國醫美市場年規模達150億美元,Statista 2023)輻射至東南亞地區。

  對於在韓僑商而言,存在兩大機遇。一方面,可擔當技術中介角色。韓國在醫美器械,如高聚焦超聲設備,以及慢性病管理,像糖尿病數字療法等領域技術領先,僑商可對接中國縣域醫療升級需求(中國“千縣工程”計劃投資超5000億元)。另一方面,存在模式複製機遇。將韓國“新村運動”中的分級診療體系與中國的緊密型醫聯體相結合,助力基層醫療提質增效。

  記者:目前,中韓兩國有哪些極具前景的合作方向?中國企業在韓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商機?僑商又應發揮怎樣的獨特作用?

  鄭朝輝:中韓合作主要有三大方向。

  其一,生物醫藥聯合研發。韓國在抗體藥物方面優勢明顯,三星生物製劑産能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則在 CAR-T 臨床研究領域表現突出,臨床試驗數量佔全球 35%(Nature 2023)。雙方可共建“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全鏈條合作,例如青島-仁川生物藥CDMO合資項目。

  其二,數字醫療標準化輸出。韓國醫療AI産品,如Lunit癌症篩查AI已獲FDA 批准,結合中國互聯網醫院的豐富經驗(中國在線問診用戶超3億),雙方可聯合製定“居家慢病管理”國際標準。

  其三,銀發經濟模式創新。韓國介護保險制度覆蓋90%老年人口,中國適老化改造市場規模超萬億,雙方可合作開發“智能輔具+社區嵌入式養老”模式。

  中國企業在韓也存在諸多商機。在醫療科技落地方面,中國AI影像技術,如推想醫療的肺結節篩查,可進入韓國550家綜合醫院(韓國保健産業振興院數據),有效填補其放射科醫生短缺的缺口(韓國每萬人僅1.2名,OECD最低)。在綠色醫療合作領域,中國光伏制氫技術與韓國“2050碳中和”目標契合,可共建零碳醫院項目。

  僑商在其中可發揮獨特作用。一是作為信任構建者,通過商會平台,如韓國中華總商會,建立中韓醫療技術互信清單,消除“技術洩露焦慮”。二是充當文化轉譯者,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與韓國健康消費文化相融合,例如在濟州島打造“中醫藥溫泉抗衰中心”,服務中日韓高端客群。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