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凡:AI讓“會育種”變“慧育種”-新華網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凡:AI讓“會育種”變“慧育種”

2025-03-11   15:01:03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3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凡:AI讓“會育種”變“慧育種”》的報道。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發揮“南繁硅谷”等重大農業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産業化。中央文件再一次凸顯了南繁硅谷的獨特優勢和國家定位,讓我們這一代“南繁人”倍感振奮。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凡

  2024年,海南持續“向種圖強”,已建成20個種業科研平台,南繁種業産值增長47.75%。如今,崖州灣科技城圍繞“南繁”“深海”正在逐步形成科教融匯的人才高地,海南一半以上的博士後都築夢崖州灣,在讀研究生接近6000人。去年底,崖州灣生物育種産業聯盟正式組建,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與中國種子集團、國投種業共同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

  我曾在三亞崖州區的人大工作站調研,跟農民交流時,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們對“靠天種、看天賣”和收成收入的焦慮。如何結合科技創新實現單産和品質提升?這是農業科技人員亟需改變的現實。

  從實驗室到試驗田,再到實際農産品,最後上餐桌,種業的産業鏈是很長的。從“種子”到“精準化種養”往往難以一以貫之。要實現機械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産以獲得高産穩産,這需要“好種子”“智慧田”“大數據”作為支撐。南繁硅谷不僅要探索種子裏的玄機,還要打造人才、創新、資金和産業“四鏈融合”的科創生態。

  根據《國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2023—2030年)》,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種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種業科技國際合作大平台和種業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我建議南繁核心保護區在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加數”和“提智”,建設高標準智慧化實驗田,通過更準確地採集和分析作物種植相關的土壤數據、氣候數據等,實現南繁硅谷的“智”種。同時針對全國不同作物種植的區域性,逐步實現種子生産、加工、溯源等精準管理。

  當前,全球生物育種技術正進入數字化、智能化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人工智能的深度賦能已成為決定未來育種體系競爭力的核心變量。傳統育種方法依賴長期試驗與經驗決策,研發周期長、效率受限,難以滿足現代農業高效、精準、綠色發展的需求。要實現生物育種技術的體系性升級,我們必須抓住人工智能變革農業生物技術的重大機遇,推動育種體系向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精準選育方向轉型。

  從國家科技戰略的高度看,人工智能賦能生物育種不僅是技術變革的方向選擇,更是農業科技自主可控、確保種業安全的必然要求。我國要在未來全球種業科技競爭中搶佔技術制高點,必須通過人工智能推動育種技術體系升級,從而實現基於智能計算的關鍵大品種AI設計智造。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