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保亭果博中心景區工作人員堅守崗位,講好熱帶水果的故事
為春節年味增添一份“果”味
“有的木瓜樹只能開花,有的只能結果,其實植物也有性別。”2月2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以下簡稱果博中心),黃金木瓜樹上鮮黃細長的果實高挂,講解員邢麗婷為南來北往的游客分享木瓜的“秘密”。
在果博中心裏,各式各樣的熱帶果樹牢牢佔據“C位”。經歷風雨的榴蓮母樹、軟糯的蛋黃果、粉色的阿希蕉、千人千味的媽咪果……園區裏,漂洋過海而來的多種世界同緯度熱帶水果吸吮着新鮮的甘露,長勢良好。
“這裡的水果都沒見過,甚至沒有聽過。”西安游客蔣元一家人首次來到保亭過年,和北方截然不同的新春景象讓他們覺得陌生又驚喜。“觀果、賞花,年味裏添了一縷清新味。”
文旅市場越來越“卷”,市民游客對“年味”的需求愈發多元。“我們希望為遠道而來的客人講好熱帶水果的故事。”邢麗婷説,春節長假期間,果博中心的游客群體多是來自黑龍江、遼寧、北京和天津等地的親子家庭,對熱帶水果有着濃厚的興趣,不僅希望為繁忙的生活保留一份屬於泥土的記憶,也希望能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
如何講好熱帶水果故事?邢麗婷和夥伴們早在節前,便統計好園區坐果的水果種類,熟悉它們的生長特性和性狀表現,找出它們的“獨家故事”,設計互動體驗環節。
“比如説往樹榦扎幾刀,雄性木瓜樹就會‘變性’,神秘果能讓所有食物嘗起來變甜……這些水果的小故事總能讓游客嘖嘖稱奇。”她説,春節長假期間,果博中心裏幾乎全員在崗,繁忙成為了新春“關鍵詞”。大夥堅持每天復盤游客的反饋,持續提升講解和接待水平,希望能為游客的春節增添一份新趣味。
果博中心的新春,不僅承載着海南農墾從“一粒膠種”到“百果飄香”的發展之路,更見證着海南自貿港在農業開放轉型中的擔當。(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