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特色風味 感受異域風情
萬寧興隆:南洋文化引客來
來自馬來西亞的海南鄉親李益輝每次回到興隆,到南洋風味美食店“打卡”,已經成為他的習慣。
從內蒙古來海南旅居的“候鳥”王亞蘭,和舞蹈愛好者晨練結束後一同到南洋風味美食店就餐。“穿着南洋服飾品嘗南洋美食,感覺很獨特。”王亞蘭豎起大拇指。
1月24日,夜幕降臨,萬寧興隆興生路的紅燈籠亮起,喜氣洋洋。在這條街眾多店舖中,閃耀着五彩斑斕的南洋風味美食店,吸引着眾多市民游客目光。
南洋風味美食店創始人詹舒敏忙碌着店裏店外的生意,一位街坊阿姨途經門口,她熱情地上前打招呼,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希望來到店裏的客人們在品嘗美食過程中,還能成為好朋友。”
南洋的美食、服飾、舞蹈,這是外地游客能夠在興隆感受到獨有的文化體驗。以南洋美食為媒,搭建游客與南洋文化的橋梁,是歸僑後代詹舒敏最想做的事情之一。
南洋風味美食店的菜單最近推出了新的招牌菜,其中一樣是“印尼黃金寶塔飯”。“在印尼重要節日的家庭聚會上,或者老人過壽時,大家便會吃寶塔飯。”詹舒敏説,在不是特別忙碌的時候,店員還會專門為客人講解菜的由來和意義。
在南洋風味美食店的另一側,文化館外立面已經裝修完畢。詹舒敏準備將其打造成文化輸出的一個窗口,“我們準備將興隆歸僑文化史料放在這裡供游客游覽。”
祖輩從印尼蘇門答臘帶回來的大皮箱、做糕點的模具、刨椰子用具……這些老古董都將在文化館逐一展示。詹舒敏還想添置一些娘惹服供客人拍照,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前來打卡。
服飾是重要的傳播媒介,穿在身上一眼便能看出變化。“娘惹服色彩華麗,客人們也很喜歡。”詹舒敏説。
除了美食、服飾、舞蹈,興隆吸引人的歸僑文化還有什麼?詹舒敏認為是“人情味”。“興隆的歸僑後代大多在農場連隊里長大,每逢節假日,鄰里之間相互協作,大家一起動手做年貨年餅,氛圍融洽。”詹舒敏説,食物交換的過程,也是文化交融的過程。
隨着春節旅游高峰期的到來,大批游客慕名而來,南洋風味美食店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群中,詹舒敏忙碌的身影格外醒目,“我們一定要把南洋美食傳承下去,做成僑鄉的金字招牌!”(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博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