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發揮海南自貿港“樣板間”示範引領作用
儋洋聚合澎湃發展動力
泰越航線在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首航、“順德新港-洋浦港”內外貿同船班輪航線開通、首批化工貨物入庫洋浦國際智慧供應鏈中心、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成立……在洋浦這個海南自貿港“樣板間”裏,每天都有新鮮事發生。
從初步形成以中轉運輸服務和臨港産業服務為核心的港航物流産業集聚區,到打造三個千億級特色産業集群,再到不斷開展多場景的封關壓力測試,儋州洋浦正不斷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樣板間”的示範引領作用。儋洋一體化發展以來,儋州洋浦認真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立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全局,聚焦“更加開放”“更有深度”,以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抓手,推進港産城科融合高質量發展,實現了發展的“大提速”:
2023年,洋浦地區生産總值581.4億元,是2019年的2.2倍;規上工業總産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217.29億元,是2019年的1.4倍;貨物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元,是2019年的2.5倍。洋浦保稅港區的數字則更加亮眼:2023年企業營業收入4307.2億元,是2019年的199.6倍;稅收27.2億元,是2019年的226.6倍;貨物進出口總額614.3億元,是2019年的163.7倍。
成十倍、百倍的增長中,儋洋經濟圈聚合效應全面提升。
強:補鏈強鏈
産業體系持續升級
近日,與漸寒的天氣不同,海南煉化年産100萬噸乙烯廠區機器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石化新材料産業是儋州洋浦的主導和支柱産業,最近,該産業迎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截至今年11月底,洋浦石化新材料産業工業産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海南省首個千億級製造業集群。
2023年2月,海南煉化100萬噸乙烯項目龍頭裝置——乙烯蒸汽裂解裝置投料開車成功,標誌着該項目順利打通全流程,實現了海南乙烯工業“零”的突破,意味着儋州洋浦着力打造的石化新材料千億級産業集群成型。目前,洋浦已經形成油品、芳烴、烯烴和新材料四路並行的全産業鏈協同發展格局,實現從能源型向新材料型的轉型升級。
“我們着力打造新質生産力,明年計劃開發10個以上的高端綠色新材料。”海南煉化聚烯烴部經理劉宏偉説。
近年來,儋州洋浦積極構建“3+N+N”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着力打造綠色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商貿服務(國際貿易)三個千億級業態和健康食品加工、清潔能源、生物制藥、智能製造等若干個超百億級産業集群。
12月19日,伴隨着浪花翻涌,目前全球最大的無限航區重大件甲板運輸船“盛暢777”輪吉水,成為“中國洋浦港”的新成員。目前,註冊“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數量已經達到47艘,總噸位達到533.21萬噸,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居全國第二。
無論何時來到洋浦港,這裡總是很繁忙。近年來,洋浦充分發揮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充分運用“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等自貿港航運政策優勢,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帶動洋浦港航物流産業快速發展。
2023年,洋浦港入選全省首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初步形成以中轉運輸服務和臨港産業服務為核心的港航物流産業集聚區,目前已建成集裝箱、散雜貨、原油、天然氣等各類生産性泊位55個,年貨物吞吐能力可達1.2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220萬標箱。水運周轉量由2020年的2180億噸公里增長到2023年的9020.3億噸公里,今年預計將突破萬億噸公里。集裝箱吞吐量由2020年的101.9萬標箱提升到2023年的183.35萬標箱,在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排名第85位。在通道體系建設方面,洋浦港已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49條,其中內貿航線23條,外貿航線26條。
當前,儋州洋浦正搶抓機遇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産業,在四條新賽道上“加速跑”。儋州西北海域,大唐CZ3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的一個個巨型“風車”正吊裝入海。與此同時,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和大唐CZ3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的海上升壓站也已完成安裝。根據施工計劃,兩個海上風電項目今年年底將基本具備發電條件,全容量並網發電後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72億千瓦時。
擴:政策溢出
壓力測試場景更豐富多元
“之前我們企業不在該政策適用範圍內,‘三不限’原則發布後,海關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開展政策宣講,讓我們及時享受到政策紅利,降低企業成本、增加發展效益,提升競爭力。”今年11月,海南歐億家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完成的22噸熟制豬肉製品順利通關內銷,在享受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後,總貨值79.1萬元的産品免徵關稅約4萬元。
海南歐億家食品有限公司位於儋州工業園王五片區,過去並不能享受免稅政策。當“三不限”(不局限於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內、不局限於海關高級認證企業、不局限於加工增值政策)原則落地之後,該公司成為享受洋浦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紅利外溢的首家企業。
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是海南自貿港最核心的稅收政策之一,2021年7月8日率先在洋浦保稅港區落地實施,後逐步擴大至海南島內的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及13個重點園區。從點到面,洋浦政策擴區的成果正在顯現:截至今年10月,我省共有30家企業開展加工增值業務,內銷貨值近60億元,免徵關稅約4.8億元。
更早之前,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5.3萬噸免除自動進口許可證的煤炭順利在洋浦海關報關審核通過,標誌着洋浦保稅港區“精簡自動進口許可管理”政策擴區試點首單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內落地。企業在進口有關貨物時,不再需要向有關部門申請進口自動許可證件,即可向海關進行報關,進一步精簡進口許可證件的要求,降低企業的生産和時間成本,壓縮報關所需材料,提高企業通關效率。
如今,包括“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和“精簡自動進口許可管理”政策在內,洋浦還落地了“簡化企業申報”擴區試點政策,並在儋州全市乃至全省範圍內擴大試點,不斷豐富壓力測試樣本和應用場景。
暖:宜居宜業
港産城科融合發展
“我每週要做3次透析,以前都要坐1小時車到那大接受治療,一來一回大半天,現在,到醫院只需要10分鐘。”近日,在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濱海院區血液透析室,家住儋州海花島的彭女士正在進行例行透析治療。從需要長途奔波到那大甚至海口、三亞看病,到如今醫院就在“家門口”,環灣新城居民就診體驗感大幅上升。而這正是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濱海院區開設的初衷之一——為周邊常住人群提供基礎性醫療服務,確保多發病、常見病能得到及時診治。
政策範圍不斷擴大,産業不斷發展,儋州洋浦着力破解“洋浦有産無城、儋州有城無産”的發展困境,以新英灣為核心,將洋浦及周邊“一區七鎮”納入版圖,高質量推進環新英灣規劃建設。通過環灣新城起步區聚合效應帶動,儋州洋浦將城市的規劃建設、公共服務、人居環境、人文精神、社會治理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統籌謀劃實施,推動洋浦經濟開發區、環灣新城、儋州工業園聯動發展,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增強環灣新城城市功能,加快推動“港産城科”一體化發展,讓企業家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
10月,濱海新區未來社區(一期)項目14棟26個單體結構全部封頂,一個健康生態、舒適宜居的生活區正逐步成型。該項目建設1864套保障性安置房,不僅將環灣新城配套最好的區位留給搬遷群眾,還引入智能化服務,通過智能電控、智能物業等,讓居民生活更便利。再放眼海南首條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洋浦疏港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忙碌地穿梭在橋墩之間,揮汗如雨,寬闊的八車道已初見雛形。
醫院學校就在“家門口”,路更寬了,城市更繁華了,生活更方便了。近年來,洋浦産城融合安居工程、環灣新區鄰里中心項目、儋州新英灣黃岡高級實驗中學、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濱海院區等城市功能載體拔地而起,洋浦“四縱五橫”的骨幹路網已經形成,高品質城市生活配套設施服務企業發展、保障人民安居,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自由貿易港區域中心城市正在飛速孕育。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將實現封關運作。作為海南自貿港“樣板間”,洋浦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將以“一個行動方案+五個行動計劃+N個工作任務清單”為工作抓手,推動洋浦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儋州市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劉夢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