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先投後股”,設立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
為化解企業難題送“及時雨”
“首筆扶持資金即將撥付,這給項目推進帶來‘及時雨’。”12月9日,三亞武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傑感嘆道。這家由武漢理工大學科研成果轉化、專注於高頻高速通訊領域核心原材料複合介質基板的科技企業,2024年落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下簡稱科技城)。該公司在創立後,主要將精力用於産品開發試驗,但龐大的資金消耗和漫長的研發周期使其難以承受重壓。在發展的關鍵階段,公司收到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雪中送炭”的資金。
2024年6月,在海南省科學技術廳的支持指導下,科技城作為創新改革試點,在省內率先探索實施“先投後股”,借鑒上海市寶山區“先投後股”創新經驗,印發《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推進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工作方案(試行)》,設立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模式進行運作。首批5個立項項目獲數千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不同於站在背後的“天使投資人”,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設立的“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明確授權三亞崖州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企業“合夥人”。在“先投”階段,財政資金以科技項目的方式支持企業研發和成果轉化;在“後股”階段,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按照事先約定將投入的財政資金轉化為股權投資資金,並按照“適當收益”原則逐步退出。
歷經4個月的項目定向徵集、專家評審、盡職調查、投資決策,首批5個來自深海裝備、醫療器械、智能製造領域的立項項目從38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獲數千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首批近千萬元擬扶持資金即將撥付,三亞武理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也順利立項。
為企業搭建融資“橋梁”,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科技城持續探索。2024年6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開展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吸引園區涉及智慧農業、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等領域8家企業的項目參加路演,4家企業成功簽約。按照科技城目前已&&相關政策支持和服務舉措,優秀項目最高可給予300萬元立項支持。
這項路演活動,在科技城實施推廣“先投後股”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不僅為創新項目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還為項目方與投資者之間的對接創造了機會,推動資本與項目的有效結合,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推動科技城創新鏈與産業鏈的深度融合。
“科技城站在商業化的角度,助力初創企業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神芯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創始團隊坦言,大學科研團隊搞技術是強項,但在財務、企業管理、發展戰略等方面,起初思考並不深遠,“通過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組織的線上線下路演和輔導,我們不斷完善商業計劃書,逐漸從實驗室模式的項目團隊發展為更專業的商業化團隊。”
作為此次立項項目之一,神芯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創新採用科技城“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方案,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和三亞崖州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頻繁溝通,積極在公司發展、融資策略、資金支持等方面探討交流,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和轉化。
據悉,“先投後股”改革試點,致力於投早、投小、投科技,助力企業實現從科研到産業的跨越,打造資本與科技成果的有效橋梁,解決早期項目融資難的困境,讓“科學家敢幹、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實現共贏。目前第二批申報項目中已有2個通過相關審核,並獲資金支持。
當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正不斷完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推進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工作方案(試行)》,讓政策更大範圍惠及科技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保障成果轉化落地,加快打造三亞崖州灣科技創新高地。“針對申報企業的難點和共性逐步調整方案,我們給企業‘建橋搭路’,為企業在尋找廠房、上下游客戶等方面提供更‘親企業’的條件。”科技城有關負責人透露,科技城將結合主導産業發展所需,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方案,助力科技城成果轉化。(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媛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