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準,轉得久,還要傳更廣——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陀螺比賽觀察-新華網


打得準,轉得久,還要傳更廣——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陀螺比賽觀察

2024-11-27   18:43:36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新華社三亞11月27日電 題:打得準,轉得久,還要傳更廣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陀螺比賽觀察

  新華社記者譚暢、陳子薇

  隨着場地內陀螺傾斜晃動加劇,看&上數十名裁判員幾乎同時喊出:“停!”

  陀螺如受到“聲控”般倒地,逐漸靜止。

  這是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陀螺項目首個比賽日後,賽事裁判長馮國敏組織全體裁判員進行業務培訓的一幕。

  “我們首先是比賽的服務者,再是規則的執行者。”第五次參加運動會執裁工作的馮國敏告訴記者,裁判團隊希望用公平、統一的標準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營造出色的競賽環境,促進陀螺運動更好地發展。

  1995年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打陀螺首次被列為競賽項目。2003年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打陀螺”更名為“陀螺”。

  根據本屆運動會《陀螺競賽規則》,陀螺比賽在平整無障礙物的地面上進行,守方在鋪設橡膠墊的圓形旋放區內旋放陀螺,攻方在一定距離(男子比賽進攻線距旋放區圓心6米,女子比賽為5米)外將自己的陀螺拋擲,擊打守方陀螺。

  單打比賽中,每名隊員每場攻守各6次,只計攻方得分。其中,打停得4分,旋勝得3分,旋平得2分,旋負得1分。

  想要獲得高分,攻方先要打得準,爭取將守方陀螺擊出界或使其停轉,這樣可得4分。如攻守雙方的陀螺都停在界內旋轉,則需根據陀螺停轉先後決定攻方得分高低。

  這也就要求,裁判員能如上文所述那樣,精準判斷陀螺停轉的臨界點。

  馮國敏介紹,陀螺在我國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在我參加過的五屆賽事中,這屆比賽到目前為止的競技水平和精神文明都是最好的。”馮國敏&&,這得益於近些年各類陀螺賽事的舉辦,以及高水平陀螺人才在全國範圍內流動。

  記者注意到,在已經結束的男、女個人比賽中,不少原籍雲南的運動員代表其他隊伍參賽獲獎。馮國敏告訴記者,為推廣普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各代表團之間可以根據有關規定交流引進人才。

  “競技陀螺在雲南是開展得最好的,他們向外輸出教練員、運動員,帶動各地陀螺運動發展,這是好事。”馮國敏説。

  獲得本屆運動會陀螺女子個人冠軍的雲南隊選手余仙花&&,她將參與陀螺運動視作一種文化交流,希望以此增進民族團結,在平時的比賽中,她會“毫無保留”地與來自各地的運動員交流陀螺技藝。

  湖北女隊選手、湖北民族大學教師乾佑玲認為,陀螺運動老少皆宜,對身體素質的要求相對寬鬆,還能很好地鍛煉人的專注力,是一個很值得推廣的全民健身項目。

  馮國敏説:“我是發自內心覺得,陀螺這項運動有利於全民健身,值得大力推廣。希望通過你們的報道,讓更多人了解、關注、參與這項運動。”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