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各代表隊開展鞦韆項目訓練-新華網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各代表隊開展鞦韆項目訓練

2024-11-08   08:47:34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9月27日,運動會鞦韆測試賽在三亞大茅遠洋生態村開賽。圖為選手在比賽中。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原題: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各代表隊開展鞦韆項目訓練

  鞦韆,勇敢者的游戲

  “現在吉林天氣較冷,我們組織隊員進行室內體能訓練,全力備戰運動會。”吉林代表隊鞦韆項目教練楊玉丹説。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吉林代表隊鞦韆項目的運動員在延邊大學室內訓練場進行賽前集訓。

  鞦韆項目是運動會18個競賽項目中唯一隻有女性運動員參加的項目。在飛蕩的鞦韆上,運動員既要拼高度,又要拼速度,是一項勇敢者的游戲。鞦韆比賽分設單人、雙人和團體賽,項目分高度比賽和觸鈴比賽。高度比賽以在規定的試蕩次數內蕩達的最高點來計算成績,觸鈴比賽是以在規定的高度上和時間內運動員觸鈴的次數來計算成績。

  鞦韆比賽場地通常為20米×8米的長方形平坦地面,鞦韆架高12米,起蕩&高1.3米。在高度比賽中,選手均有6次試蕩機會,而在觸鈴比賽中則只限1次。

  1982年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鞦韆作為表演項目首次亮相。1986年,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首次將鞦韆列為競賽項目。

  楊玉丹介紹,吉林代表隊鞦韆項目的4名運動員年齡都在20歲左右,多為在校大學生,運動員從去年11月開始練習鞦韆項目,僅用一年時間,便在今年10月舉辦的運動會鞦韆測試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鞦韆比賽的舉辦地——風景如畫的大茅遠洋生態村,青山環繞,空氣清新,測試賽時工作人員十分熱情,非常期待賽時與各民族同胞歡聚。”楊玉丹説。

  11月7日下午3時許,遼寧代表隊鞦韆項目的運動員在瀋陽市朝鮮族第六中學進行戶外體能訓練。“近期,在中午暖和時,我們組織隊員進行鞦韆技能訓練,下午再進行體能訓練,最小的運動員14歲,學習鞦韆項目已有4年時間。”遼寧代表隊鞦韆項目教練承光果説。

  值得一提的是,承光果教練也曾是一名鞦韆隊員,練習鞦韆項目已有30年,從1995年開始,參加過多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經驗豐富。“我能深刻感受三亞非常重視本屆運動會的籌備工作,測試賽時悉心佈置、嚴格檢驗、專業服務,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期待11月與各民族同胞歡聚三亞。”承光果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暢 黃媛艷)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