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2024年中國水産學會海水養殖分會學術年會在文昌舉辦
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加快培育漁業新質生産力
10月10日上午,2024年中國水産學會海水養殖分會學術年會與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第十六屆全國水産育種學術研討會在文昌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産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國內知名高校代表以及企業界人士共計2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水産養殖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最新學術進展。
此次會議以“水産種業 智慧養殖 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有主會場和“水産遺傳育種”“水産養殖與漁業設施”“飼料營養與疾病防控”三個分會場,為專家學者、研究生與企業搭建了交流平台,展示科技創新成果,旨在將學術領域的創新優勢和技術優勢與地方優勢和産業優勢結合起來,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産品優勢和品牌優勢,加快培育漁業新質生産力,壯大漁業産業。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桂建芳作題為《水産育種生物技術創新與未來發展》的主旨報告。桂建芳在接受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海南可以聚焦石斑魚、金鯧魚以及其他大型海水養殖魚類的産業發展。推動水産種業的發展,必須整合科研單位、學校、公司企業等各方力量,形成産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模式。針對傳統海上網箱養殖容易受到颱風等自然災害影響的問題,他提出,工廠化、實驗室化等智慧養殖模式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不僅能有效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還能大幅提升養殖效率和産品質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認為,海南在海水魚類養殖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溫暖的氣候和優良的水質為石斑魚等海水魚類的養殖提供了理想的條件。隨着設施化養殖技術日益受到重視,文昌海水養殖産業園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據悉,2023年海南漁業産值562億元(含苗種産值),海南發展海水養殖和水産種業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目前海南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深遠海養殖和水産種業基地。此次高層次學術大會,為海南提供了一個展示海水養殖領域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更搭建了一個深化産學研合作、共謀行業發展的橋梁。
本次學術年會由中國水産學會、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海水養殖生物育種與可持續産出全國重點實驗室、文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夢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