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真快!”9月7日上午10時許,剛走出小區的海口市民蔡先生看到,眼前的南沙路雖然路邊仍堆放着不少倒伏樹木的枝幹,但主幹道路已經基本不受影響,車輛往來無阻,“這和設想要堵好幾天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讓這一切不一樣的,是一群正在清障的忙碌身影——
超強颱風“摩羯”過後,海口城區各路段出現樹木倒伏的現象,海口有關職能部門快速響應,第一時間迅速搶修。當天,海口龍華區園林管理局在南沙路對倒伏的樹枝進行清運。
黃輔書是該局較早趕到現場的一名工作人員。“我來到的時候,樹倒得無處下腳。怎麼辦?就得一點點幹,還得快點幹,以最快的速度保障市民出行。”他説。
倒伏的樹枝需要清理,龍馬環衛便啟動24小時三班制應急措施,對所管轄的區域路段進行路面清潔,確保風雨過後迅速完成道路清理、垃圾清運工作。
團結就是力量。在海口的各條街道,都能見到園林、環衛、公安、行政執法等各個部門黨員幹部和工作人員的身影,大家各司其職,協同配合,為人們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在9月7日晚的海南省防禦颱風“摩羯”應急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海口市市長丁暉介紹,海口市按照省領導“保供電、保供水、保通信、保供氣,加快恢復災後生産生活秩序”的要求,在十級風圈離開後,以群眾優先為原則,第一時間制定秩序恢復方案,組建交通、供電、供水等共11個專項小組,抓緊修復受損基礎設施。
截至8日12時,海口小區供水覆蓋率達88.09%;近90%受影響用戶供氣已經恢復。
而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一幕幕暖心畫面的出現,更讓人們看到了海口這座城關鍵時刻的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菜市場裏賣菜大姐的記賬本上,是沒有現金、手機沒有信號市民的&&方式:菜先拿走,錢以後再付;一群學生志願者,積極投身於社區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酒店為市民免費提供3個小時客房,洗澡、休息、充電,隨意使用;熱心市民用發電機無償供電,為手機電量“告急”的市民蓄能;清掃完街道卻無法回家的志願者,坐著4位市民的“接力”電動自行車返回……
人心齊,泰山移。9月7日18時,海口逐步解除防颱風“六停”措施;8日的海口,城市的活力在逐漸恢復:餐飲店裏熱氣騰騰,網約車開上了路,外賣小哥穿梭在大街小巷,叫賣的商販走上了街頭……
“真好啊,看到正在恢復的海口。”在街頭清掃了一天的海口陽光義工社志願者鄭海娜,回望了掃過的路,感慨萬分。(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夢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