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逐步完善野生稻保護體系-新華網


海南逐步完善野生稻保護體系

2024-05-19   09:12:30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海南逐步完善野生稻保護體系

  已收集保存野生稻種質資源3000多份

  5月17日,位於澄邁縣的省級熱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一株株從各地採集而來的野生稻,正栽種在基地裏。每個栽培盆裏都插上一塊寫有數字的白色小牌子,標記出分屬不同居群的野生稻。

  頂着烈日,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海南野生稻保護與創新利用團隊助理研究員翟李楠正和同事們細心觀察野生稻的生長情況。“這些都是科研人員歷時十多年,花費大量精力從全省各地採集而來的野生稻。”翟李楠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後續進行的野生稻表型性狀以及基因鑒定等工作,將為水稻育種提供重要的優質資源。

  何為野生稻?野生稻既是水稻種業創新的“基因芯片”,也是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重要的基因載體,具有抗病、抗蟲、耐澇、耐寒等遺傳性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性物質基礎。這一株株野生稻,看起來很像田野裏的雜草,若非專業人士仔細甄別,一般很難被發現。海南省水稻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王效寧介紹,與生産上應用的栽培稻相比,野生稻具有穗粒小、芒長、成熟後易脫粒等特性。由於形似野草,且多生長在水溝、小溪、林間等地,隨着人類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容易遭到人為破壞,一些自然居群正在逐漸萎縮甚至消失。

  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的稻種資源,從2002年開始,在國家部委和省裏扶持下,省農科院系統開展了野生稻調查收集保護工作。科研人員們跑遍全省各地鄉鎮,在田間地頭、溝渠溪流、山林樹蔭裏耐心尋找,直至2014年,查清了海南野生稻居群的精準信息,採集並保存了海南野生稻種質資源3000多份,為我國水稻育種和種質資源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材料。

  經過系統調查發現,目前我國發現的3種野生稻種類(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藥用野生稻),在海南均有分佈。“海南現存的野生稻總自然居群數有154個,從全國範圍來看,海南普通野生稻的遺傳多樣性最豐富,利用價值也是最高的。”王效寧介紹,通過保護利用野生稻優異資源,目前已創制出一批抗旱、抗病、抗蟲和耐鹽的水稻新品係。

  近年來,我省對於野生稻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先後建立了6個國家級野生稻原生境保護點,對野生稻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三亞建立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材料最多的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全球21種類型、1萬多份野生稻種質資源,並在澄邁縣建立省級的野生稻異位保存圃,初步建成了原生境保護和異位保存相結合的保護體系。此外,在我省啟動建設的水稻産業技術體系中,專門設置野生稻保護與共享利用崗,為進一步促進海南野生稻保護與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下一步,我省將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原生境保護點建設,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縣級原生境保護點,進一步完善國家、省、市(縣)三級野生稻原生境保護體系。(記者陳彬)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