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全力打造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
三亞今年力爭種業産值翻番達50億元以上
三亞明確今年實施十萬畝“錢糧雙豐收”稻菜輪作模式,加快2.6萬畝養殖海域投産,力爭種業産值翻番達到50億元以上,實現農業一産增加值增長率不低於5.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不低於7.5%。這是海南日報記者5月17日從三亞市委常委會召開的會議上獲悉的。
今年三亞將實施十萬畝“錢糧雙豐收”稻菜輪作模式,實施錢糧效益倍增計劃;打造水稻綠色高産高效示範市,實施“萬畝高産稻和百畝再生稻工程”,確保糧油播種面積不低於11.2萬畝;保持常年蔬菜基地規模1.6萬畝、自給率60%以上;實施“百萬雄雞”工程,力爭年增加雞100萬隻;開工建設一個海洋牧場,加快26萬畝養殖海域投産,新增深水網箱30口以上;大力推進林下經濟試點,因地制宜推動發展林藥、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種養模式,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供給。
為加快種業産業發展,三亞今年將重點做好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設,全力打造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開展火龍果、菠蘿蜜等國家重要特色物種育種聯合攻關,大力培育“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和種業CRO企業,開展南繁智慧基地、國際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力爭種業産值翻番達到50億元以上。
聚焦推進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全産業鏈高質量發展,三亞今年將大力引進同緯度熱帶水果新品,發展“新奇特優”熱帶水果産業,引導種植戶因地制宜種植新奇特優品種1萬畝,落實冬季瓜菜、芒果、火龍果、榴蓮、蓮霧、金鯧魚等六大産業鏈發展三年行動,打造“三亞木瓜”“三亞百香果”等新農産品公用品牌,打造冬季瓜菜、芒果産業2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創建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項目(榴蓮品種),加強角頭灣漁港碼頭和中心漁港碼頭二期建設,發展産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記者黃媛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