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多個項目緊鑼密鼓推進生産、加快建設
昌江:開工“拉滿弦”奮戰春天裏
“1號車間的門窗抓緊安裝”“2號車間的水電安裝進度如何”……2月22日,位於海南(昌江)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産業園的海南行者電池級碳酸鋰新技術研發創新基地項目現場,海南行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王列快步穿梭,組織工人加快作業。
春節假期結束後,昌江各地拼開局、搶進度的氛圍日益濃烈,多個項目紛紛緊鑼密鼓推進生産、加快建設。
在海南行者電池級碳酸鋰新技術研發創新基地項目現場,春節假期一過,工人們就陸續返崗,對1號和2號車間的外墻、門窗等進行安裝,項目現場的24余畝土地地基承載力檢測也已完成。此外,3號至8號車間計劃3月初進行施工招標,3月底開工,一期一階段所有車間及附屬設施計劃10月底竣工。
海南行者電池級碳酸鋰新技術研發創新基地項目計劃5年內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0.55億元,建設年産能8萬噸碳酸鋰生産線,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産值可達128.4億元,可帶動就業2500人。該項目形成規模化生産後,將推動海南清潔能源産業加快發展。
“海南行者碳酸鋰年産6000噸生産線將於今年年底建成,圍繞這一目標,我們海南行者將和園區管委會、縣相關職能部門還有我們施工單位,齊抓共管,強化資金保障,加強人員投入,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王列介紹。
在昌江縣委黨校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現場,10余名工人正在全面推進室外綠化等配套工程及室內水電調試等收尾工作,目前,該項目綜合樓、食堂、體育館以及多功能廳等建設內容的室內外裝修均已完成,預計今年3月底竣工驗收。
“春節假期結束後,項目施工方全力組織工人返崗施工,並計劃增加施工人員,全力保障項目建設,目前建設進度已完成99.4%。”海南第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昌江縣委黨校建設工程項目副經理張國平介紹。據了解,該項目投入使用後,將更好地滿足昌江黨員、幹部教育培訓需求。
越是節假日,越要繃緊安全弦。春節期間,為了進一步加強保電安全生産工作、護航機組安全穩定運行,海南核電運行一處的運行人員始終堅守崗位,對系統設備進行全面巡查。此外,今年春節期間,海南昌江核電基地“玲龍一號”工程現場將有6000名員工堅守在崗位上。
據了解,全球首個陸上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建成投運後,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可滿足海南省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同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8萬噸,相當於一年植樹750萬棵。
海南核電一期工程兩台機組自投運以來,每年為海南省提供90億度至100億度電的清潔能源保障,約佔海南全省用電總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70萬噸,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昌江黎族自治縣政府有關負責人&&,昌江將強力攻堅、緊抓快拼,確保節後一週全部企業加快施工生産,不斷推動項目建設擴量提速增效。各部門要用心服務、用情力拼,圍繞“事能辦”“事好辦”開展工作,全面推進“一窗通辦”“零跑動”“聯審聯批”等機制,打造投資興業的一流環境。要緊盯全年目標不動搖,力拼首季“開門紅”,奮力實現“全年紅”。(記者 吳心怡 特約記者 符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