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琼海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專項行動
黨建引領産業興 繪就鄉村新“豐”景
“沒想到,打掃自家房前屋後的衞生還可以攢積分兌換禮品。”近日,琼海市潭門鎮舊縣村委會門前排起了長隊,在裝滿禮品的貨架上,村民馮加鳳選了幾瓶蠔油幾盒牙膏,在表格上簽下名後便帶着滿滿一袋“戰利品”回家了。
鄉村治理積分制給馮加鳳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琼海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專項行動的生動縮影。今年10月以來,琼海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專項行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發展模式,以鄉村治理和産業振興為抓手,推動鄉村和諧穩定,提升村集體造血能力,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因地制宜繪就和美鄉村新“豐”景。
黨建聚合力 鄉村治理有“秘方”
12月27日,在琼海博鰲鎮莫村,村民茶舍一早便開門迎客了。茶舍裏,工作人員忙着沖洗茶具、準備點心。在這裡,一壺熱茶,既是生活的“配方”,也是推進基層治理的“秘方”。
不久前,一場莫村農民互助合作社入社宣傳動員茶話會在村民茶舍裏舉行。“一邊喝茶,一邊聽村幹部介紹合作社的情況,氛圍很輕鬆!”莫村村民莫恒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家4畝農田全部流轉給了合作社。在為民服務的不同場景中,一壺茶拉近鄉親們的感情,達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識。
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莫村。“水的問題一定要解決”“那裏最好是開條公路上去”……在琼海各地的村民茶舍裏,村“兩委”幹部與村民代表圍桌而坐,在嫋嫋茶香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説事、議事、理事。
鄉村不僅需要“治理”,也需要“智理”。
“依託‘五學五比’,我們村‘非糧化’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多項工作都在加速推進。”不久前,一場關於“五學五比”活動的現場經驗學習交流會在塔洋鎮聯豐村舉行,聯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沈波全對記者説。
“五學五比”具體學什麼?比什麼?
塔洋鎮黨委組織委員王元賀解釋,“五學五比”是琼海市委以聯豐村為試點,要求鄉村結合實際,通過五個方面的學習和比拼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學創新理論,比聽黨話跟黨走的定力和作為;學“三農”思想,比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學“千萬工程”經驗,比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學“楓橋經驗”,比基層治理管理能力;學“身邊榜樣”,比黨員責任區工作質效。
“這五個方面是推動鄉村治理的關鍵點。”沈波全&&,作為琼海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專項行動的攻關村,聯豐村抓牢“五學五比”這個“牛鼻子”後,各項工作在加速推進。
産業促發展 為村集體經濟造血
白石嶺下,綠意覆蓋着起伏的山坡。一大早,村民王光居開啟與羊為伴的一天。作為一名羊倌,王光居的工作就是照顧羊舍裏上百頭黑山羊,割草、放羊。
“我們藍山村的黑山羊遠近聞名。”王光居説。為帶動村民致富,藍山村立足地域特點、資源稟賦和村民養羊傳統的優勢,成立了琼海市藍山村新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産業。
“公司養殖的黑山羊已增長到103隻。”藍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和告訴記者,未來,該村還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力爭打造“藍山黑山羊”品牌。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琼海根據每個村的産業特色,選好富民産業,打造一村一品,推動農業産業轉型升級。
走進琼海市大路鎮湖仔村,一叢叢綠樹間,一顆顆手指檸檬冒出了尖。這種檸檬形如手指,內裏晶瑩剔透,“這種高顏值的水果一直供不應求。”大路鎮湖仔村村民何子顏自豪地説。
村裏走上一圈,手指檸檬、冰淇淋果、布丁果……各類新奇特優熱帶果樹茁壯成長,“小而精”的特色産業為鄉村帶來增收新盼頭。
為進一步打響琼海特色熱帶水果的品牌,湖仔村正在打造熱帶水果“美麗鄉村會客廳”。大路鎮副鎮長凌丹星介紹,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全球嘉賓齊聚琼海,該“美麗鄉村會客廳”將展現琼海獨特的種植優勢,打造成展示琼海鄉村産業和文化的窗口。
琼海市委相關負責人&&,琼海將以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專項行動為契機,進一步拉長鄉村優勢産業鏈條,增強就業吸納力,全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不斷開創琼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記者 陳子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