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琼島沃土 攥緊中國種子-新華網


扎根琼島沃土 攥緊中國種子

2023-12-15   10:02:45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雜交水稻三係配套成功50周年暨賡續科學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談會與會科學家談思考、講進展、聊規劃

  扎根琼島沃土 攥緊中國種子

  又到冬季,北方已下起皚皚白雪,而在中國南海之濱,氣候依然溫暖,萬物競相生長。

  50年前,袁隆平院士宣告三係法雜交水稻配套成功。50年後,在三亞這片發現“野敗”野生稻的土地上,種業科學家們繼續扎根南繁沃土,賡續育種精神。

  去南繁,攥緊中國種子。12月14日,雜交水稻三係配套成功50周年暨賡續科學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談會上,與會科學家各抒己見,談思考、講進展、聊規劃,以期更好地凝聚力量,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保障糧食安全。

  發揚精神

  科技創新寫在大地上

  1956年,我國玉米雜交育種奠基人之一的吳紹骙教授首次提出玉米“異地培育”理論,拉開我國南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序幕。

  千軍萬馬下南繁,雖然南繁育種一路艱辛,但從未阻擋科學家們前進的腳步——

  1968年,袁隆平等人首次來到三亞進行水稻雄性不育性研究,兩年後他們發現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打開了突破口,三年後,袁隆平完成了雜交水稻,徹底改變世界水稻的生産格局;50多年的南繁實踐,謝華安團隊主持培育的“汕優63”增産糧食700億公斤,研製的再生稻品種與栽培技術7次刷新再生季單産世界紀錄;1973年吳明珠開始“北瓜南育”的攻關,選育出30多個西甜瓜新品種,國人的“吃瓜自由”順利實現……

  “不怕難、不嫌煩,吃得下苦,靜得下心,這才是真正的南繁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事,做成事。”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説,數十年如一日,把科技創新寫在大地上,推動國家種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科研人員共同的使命。

  琼島沃壤無言,但這片熱土上孕育的農業碩果記錄着科學家們的奉獻:全國8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業約7000名農業專家年年南下;全國有近兩萬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南繁”獲得,佔我國育成新品種的70%以上;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

  走出國門

  南繁種子漂洋過海

  腳踏南繁沃土,中國的農業科學家們心懷全球,用心作答“誰來養活中國與世界”的全新考卷。

  日前,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中灶村的22.4畝哈密瓜基地內,我省首次在冬季瓜菜地閒季示範輪作的大豆已完成收割。“我們專注在海南開展適宜熱區栽培的大豆品種選育工作,取得了大豆南繁育種試驗畝産逾500斤等成果,攜手企業推動大豆(東盟)科研示範種植基地落地老撾萬象,在當地種植的熱帶大豆生育期縮短了15天,産量比當地品種提高了34.3%。”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張焦平説。

  在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Ajay Kohli看來,雜交水稻的推廣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糧食安全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截至目前,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已有60多個國家引種和推廣雜交水稻, 海南在世界水稻發展的基礎地位突出。”Ajay Kohli&&。

  首批代表性木薯種質資源表型鑒定試驗材料如今在三亞崖州區長勢良好,儋州市東城鎮木薯生産加工基地正在有序運轉……圍繞木薯的系列南繁工作都將有助於保障熱帶地區近10億人口的主糧安全。“我們在剛果(布)建立首個海外科技中心、援建剛果(布)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示範種植的華南5號木薯每公頃産量達到51噸,是當地同類作物産量的5.6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琼透露,團隊正加快構建全球代表性木薯種質資源DNA分子身份證,推動建立全球一體化的木薯品種創新體系,為縮短育種周期及定向品種選育奠定基礎。

  實驗田內代代接力的一位位育种家,科技城內燈火通明的一家家實驗室,會議室內熱烈討論的一個個合作案……立足琼島,命運與共,種業科學家們發揚南繁精神接續奮鬥,用中國種子助力建設沒有飢餓貧困的世界。

  成果“落地”

  助力海南農業發展

  12月14日,三亞市崖州區崖城村的田頭,一株株辣椒苗向陽生長。“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博士村長’團隊進村開展的高效辣椒品種和栽培模式的示範和推廣項目,已培育出900盆觀賞辣椒、完成第一批5畝大棚辣椒定植,預計産量2萬斤,第二批3.8畝大棚辣椒産量預計1.3萬斤。南繁成果就地轉化,讓村裏産業發展有了新奔頭。”崖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衛平説。

  服務南繁,用好南繁。推動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造種業未來産業,海南一直在協同種業科學家們探路前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選育的優質粳稻“寧香粳9號”今年在三亞畝産640公斤,創造了海南規模種植優質粳稻的高産紀錄,也首次實現長江流域優質粳稻引種海南成功示範種植;海南實行國家特色物種火龍果、菠蘿蜜育種聯合攻關計劃,新選育18個具有“突破性”的火龍果新品種(係)18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139個;以文昌雞遺傳資源為基礎,培育出“潭牛雞”配套係2個,金鯧晨海1號、金虎斑2個水産新品種通過農業農村部審定……

  “海南紮實推進南繁規劃任務落實,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搭建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平台,建設重大科研創新平台,聚集了一批種業科技創新力量,組織開展育種聯合攻關,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系列成果。”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透露,海南用好南繁資源,三年來全省篩選培育海南特色的系列新品種(品係)112個,審(認)定通過熱帶作物新品種177個成果;南繁成果賦能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其中文昌雞年産值達到105億元、金鯧晨海1號産值已達5400萬元,佔據了全國金鯧魚20%市場份額。

  又是一年南繁季,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攻關種業難題的故事仍在這裡不斷上新。(見習記者 余佳琪 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艷 陳彬)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