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定安坡村發展循環農業助農增收
揀蛋工“揀”出新生活
“看,個頭大得跟鵝蛋一樣,用光一照就能看出有兩個蛋黃。”12月12日,位於定安縣龍湖鎮坡村的海南鑫美興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蛋雞養殖場內,揀蛋工王麗將一枚枚剛産下的新鮮雞蛋分揀裝入蛋托,“偶遇”一枚雙黃蛋,她忍不住向海南日報記者展示。
“每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資,社保也都按時交。”王麗説,基地裏和她一樣在此固定工作的村民有50多名。
村子和養殖場的連接不止於務工用工。
基地內一個3米高的玉米倉中,王麗直起身在操作&上按下按鈕,加滿玉米飼料和水的多功能自動化電機嗡嗡運轉,“這些玉米就是我們村裏種的。”
海南鑫美興隆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強介紹,企業採取的是循環農業模式,年産雞蛋6000萬枚,年産值2000萬元,雞糞不僅被製成肥料售賣,還能用來種菜。此外,通過“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收購周邊鄉村種植的玉米並製作成飼料,助農增收。
記者注意到,在基地的肥料發酵倉、蔬菜大棚、魚塘等區域,不少務工村民在割菜、收菜、喂魚。
經過一上午的忙碌,雞舍外壘起了一箱箱打包好的雞蛋。12時,午休時間到,王麗和工友們摘下工作帽,抹去額頭上的汗珠,有説有笑地朝基地走去。
“開飯咯!”小屋前,伴隨洪亮的吆喝聲,一份份香噴噴的盒飯送到工人面前,大家開始享用公司免費提供的四菜一湯。一旁的幾間小屋裏擺放着雙層床,供工人們飯後午休。
來到養殖場工作前,王麗曾在海口做過超市擺貨員、酒店傳菜員等工作。“不僅要租房,周末還要往返兩地看孩子,花銷不少。”王麗説,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她一幹就是4年。
除賣玉米、領工資外,村民還領到了公司給村集體每年帶來的17.6萬元土地流轉收益分紅。
“這幾年攢了些錢,給家裏添置了些新傢具,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提起回村工作後的新生活,王麗眼裏止不住的笑意。(記者 林芷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