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從一隻“鹿”、一場比賽,到拼流量、拼銷量
海南文創“玩出”生産力
11月23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以下簡稱版博會)在成都拉開序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文創産品在此亮相,其中,一隻來自海南三亞的“鹿”受到了關注。
這是三亞市圖書館的文創IP“鹿小圖”,借助這只鹿的形象,三亞市圖書館已陸續推出近百款文創産品,甚至有不少人專程到版博會展廳尋找“鹿小圖”的影子。
鏡頭轉回海南,一場關於文創的賽事正在舉辦——2023年海南自貿港文創大賽暨琼博“南溟子”文創季目前已徵集到200多件參賽作品。隨着截稿日期臨近,後期參賽作品數目還會快速增長。
一隻“鹿”、一場比賽,讓海南文創産業發展的話題熱度再次上升。而在“內卷”的文創市場,海南文創還能怎麼玩?
品牌競爭力就是文創生産力
靈動的大眼睛,圓鼓鼓的腦袋,紅撲撲的臉蛋,作為三亞市圖書館的“當紅明星”,“鹿小圖”不僅形象可愛,還擁有旅游紀念品、文具套裝、生活用品等近百款文創産品,以及多套微信表情包。
三亞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館除了開發“鹿小圖”周邊産品,更將“鹿小圖”IP融入不同閱讀場景,打造圖書館服務品牌,以“閱讀+文創”模式,推出系列科普欄目等。從一件文創到一個IP,“鹿小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當地文旅融合發展。
從“鹿小圖”身上不難發現,文創産品是需要依託內容的,可以是一座圖書館、一件文物、一種圖騰、一個人物……並且具有故事性、背景性、歷史性,不僅停留在硬體層面,也需要呈現在“軟體”層面。
“所謂的文創,就是能帶得走的文化。”海南文化創意研究院院長房景峰説,當前海南許多像三亞市圖書館一樣的文博單位、企業,都紛紛通過文創來提升自身附加值。
如保亭紅毛丹有了吉祥物“紅丹丹”,海南大葉茶、萬寧龍滾鳳梨向全球發起包裝文創徵集,琼劇領域也辦起了琼劇文創産品設計大賽……文化屬性的形成已逐漸成為品牌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從文博圈到農業圈、商業圈,文創在跨界也是在升級。海南旅游商品協會秘書長楊明哲説,文創從“1.0版本”,即旅游商品,如冰箱貼、鑰匙扣、明信片等升級為“2.0版本”,隨着文化融入、包裝提升、IP加持,文創也能與人産生共鳴,從而吸引、促進消費。
海南文創開發挖掘空間大
持續不斷的“文博熱”,文創産品走紅早已不算新鮮。
從刷屏多年的故宮文創,到近兩年走紅的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再到新晉頂流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玩偶等,文創已從小眾走向大眾。
“而海南的文創産業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雖然這幾年也涌現了一批文創IP、文創精品,但體量、規模還都比較小。”房景峰説,但在業界看來,這恰恰是海南文創發展的優勢。
海南的文化資源豐富,海洋文化、黎苗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東坡文化……取之不盡的文化素材就是文創設計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從這個角度看,海南文創元素有很大的開發、挖掘、利用空間,對於文創設計師是一種利好。相比其他地區,海南的許多文化資源如未經雕琢的玉石,設計師們可以盡情在此開墾。
在2023年海南自貿港文創大賽啟動之時,主辦方發布一本厚達108頁的參賽指導手冊,詳盡羅列了海南省博物館、東坡文化、紅色文化、沉香産業等主題的上百種文化元素,為參賽的設計師提供豐富的素材靈感。
“一件文創産品就是一個故事。”在海南省博物館館長蘇啟雅看來,消費者帶走的不光是文創産品本身,更是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通過舉辦比賽,目的也不只是選出文創精品,而是希望讓更多人通過文創産品認識海南、了解海南,傳遞海南獨特的風土人情。
要贏比賽更要贏市場
人們在談論文創産品時,往往把重心放在文化上,忽略了産品的商品屬性,導致不少文創産品在創意設計上、文化象徵上贏得了口碑,卻在市場上無法取得突破。
當前,海南許多文創産品沒有專業營銷團隊,在市場上容易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因此在本次文創大賽啟動前期,便邀請專業營銷公司作為賽事承辦方之一,他們將指導獲獎作品在市場運營上有更專業的動作。
比賽還邀請廣東省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的專家作為評委,這些有着實戰經驗的專家能更好地幫助海南把脈文創市場營銷。
本次大賽的一個特殊之處,是把臨高縣皇桐鎮富雄村的沉香産業作為比賽的“命題”之一,徵集兼具美觀性與實用性、可行性與推廣性的沉香文創産品。“希望通過本次大賽打造出有特色、有品位、有價值的沉香文創産品,讓皇桐鎮沉香文創産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臨高副縣長黃艷&&。
目前,文創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蘇啟雅熱切希望,通過這次比賽能夠讓省博物館乃至全省的文創産品設計水平提升一個新檔次,出現一批文創設計精品,甚至是冒出網紅爆款。(記者 劉曉惠 實習生 曹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