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定安白塘村發展庭院經濟,把“方寸地”打造為“致富園”
村莊有看頭 村民有賺頭
11月20日,走進定安縣黃竹鎮白塘村,各家房前屋後的芒果、波羅蜜、荔枝等果樹枝繁葉茂,雞鳴鵝叫聲此起彼伏。“自從發展庭院經濟,村裏的面貌越來越美。”村民莫炳泰看著自家院前栽種的果樹,笑意滿面。
第二批主題教育以來,定安以盤活閒置用地、提升集體經濟效益為導向,推進黃竹鎮2023庭院經濟項目,將白塘村打造為集種植生産、休閒旅游於一體的庭院經濟示範村莊。
“庭院經濟”指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産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産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
白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聲思介紹,白塘村地多人少,村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內閒置用地及房前屋後的空地,“種植經濟價值高、效益好、銷路暢的熱帶水果”。
其實,在發展庭院經濟之初,眾多村民對這一項目的態度並不積極。“村民對庭院經濟不了解,有種種顧慮。”何聲思説,對此,村“兩委”幹部及時入家入戶向村民詳細講解黃竹鎮2023庭院經濟項目建設方案的具體操作計劃、項目必要性及預計收益效果,並對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答疑解惑。
在爭取到群眾理解和支持後,一場把“方寸地”打造為“致富園”的建設在白塘村全面開展。
“我們清理了閒置空地的垃圾及雜木,平整場地,搭設棚架以及採購種苗等。”何聲思指着村裏改頭換面的閒置空地介紹,項目總投資25萬元,採用“政府+村集體+農戶”模式,共種植波羅蜜、芒果、龍眼、荔枝、山竹、楊梅等多種類型果樹約500余株。“我們還與政府部門、合作社、技術推廣單位等建立合作關係,獲取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導。”
庭院經濟的不斷發展,讓白塘村有了“看頭”,更讓村民有了“賺頭”。
“閒置空地不僅變乾淨了,還種滿了果樹。”40多歲的白塘村村民莫小勇提起庭院經濟頗有感觸,“很多村民參與種植、施肥等工作,一天有150元的務工費。”
發展庭院經濟更要讓村民有長遠利益。“庭院經濟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運營主體,經營所得依法扣除成本和管護費用後,收益歸村集體所有。”何聲思説。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定安縣下一步計劃以白塘村作為示範村莊,將庭院經濟逐步鋪開,加快培育鄉村富民産業,帶動農民增收創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見習記者 林芷羽 海南日報記者 李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