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三亞市海棠區踐行“四下基層”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修復破損村道 保障出行安全
近日,三亞市海棠區東溪村上塘一組村民李萬端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施工隊已經進場開展破損路面修復工作。
解決群眾出行安全問題的背後,是海棠區深入開展“四下基層”,推動黨員幹部走出去、走下去、走進去,問題在基層發現、辦法在現場尋找、矛盾在一線解決的具體實踐。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海棠區緊扣發展所需、民生所盼、治理所困,紮實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四下基層”了解實情、解決問題。
日前,海棠區委組織部在下基層走訪中發現連日來的多場強降雨導致李萬端家門口的村道發生塌陷,存在安全隱患。他們立即現場辦公,研究解決方法,並通知東溪村“兩委”幹部到現場查看,在塌陷處周圍放置了警戒線,提醒周邊居民繞行,防止意外發生。
雨停後,海棠區委組織部、東溪村迅速謀劃開展道路修復,目前已按照程序完成《項目工程預算書》並明確了資金出處,施工隊已經進場施工,計劃於11月中旬完成破損路面道路修復工作。
學習推廣“四下基層”,海棠區黨員、幹部在走基層、與群眾交朋友中了解基層情況,用“走心”換“民心”、以“實幹”求“實績”,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
突出調查研究有“準度”,海棠區聚焦自貿港建設實際需要和該區當前最緊迫、最需要解決的鄉村振興、民生實事、營商環境、基層治理等方面問題,精準確定“海棠區鄉村産業發展路徑研究”等調研課題和正反典型案例共35項。
突出調查研究有“深度”,海棠區統籌調研工作安排,該區四套班子領導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村(社區、居)、市場主體等一線開展調研87次,發現問題43個,對能立行立改的問題馬上現場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共性問題,轉辦相關職能部門或專題會議研究,確保調研成果形成“量”的保證和“質”的提升。(記者李艷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