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口市北衝溪社區以黨建引領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支部建在網格裏 服務實現“鄰”聚力
“您看這個長度可以嗎,還是要再剪短一些?”
“短點吧,短點精神。”
近日,在海口市琼山區濱江街道北衝溪社區濱江帝景小區一期的休閒亭前,臨時搭建了一間露天“愛心理髮室”,一場由小區志願服務隊組織的愛心義剪活動在此開展。現場,理髮師們一邊熱情地與居民嘮家常,一邊讓剪刀在髮絲間上下翻飛。
針對小區高齡或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理髮師們上門提供服務。“我腿腳不利索,平時單元樓都很少出,剪個頭髮可難了。現在有你們上門為我理髮,感覺太好了。”今年75歲高齡的王念恩對志願者連連道謝。
義剪活動的發起人是小區業主吳教鵬。經營着一家理髮店的他每個月都會挑選一天作為“愛心日”,帶領10多名理髮師傅為居民提供義剪服務。“作為一名預備黨員,能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我覺得很自豪。”聽到鄰居們對義剪服務的認可,吳教鵬感到十分高興。
愛心義剪、護花護草、義務巡邏……近年來,北衝溪社區引導黨員結合自身特長、興趣愛好,認領環境整治、治安巡邏、矛盾調解、幫困助殘等多個公益志願服務崗位,讓每個黨員都能找到活動載體,都能有所作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寫照。巧用這根‘針’,串起‘千條線’,破解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難題,需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完善上下功夫。”北衝溪社區黨委書記許媛介紹,隨着社區黨員人數增加,北衝溪社區原黨支部於今年升格為社區黨委,分設了10個支部,將黨支部戰鬥堡壘直接建在小區、網格之中,用黨建串聯各個治理主體的力量,從過去的“一元管理”走向“多元協作”,讓社區治理更有力度、溫度和成效。
依託黨建引領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北衝溪社區還打造了“權聽你説”協商會工作機制,按照廣泛收集議題—制訂協商方案—開展協商討論—報送協商成果—推動成果落實“五步接辦”工作流程開展工作,幫居民解決了多項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7月初,濱江綠都小區業主馮文俊向北衝溪社區網格員反映,小區籃球場的籃球架已損壞,業主們向物業多次反映,但未得到解決。很快,網格員將這一情況上報給社區。根據“權聽你説”協商會工作機制,社區“兩委”幹部趙同利和網格員來到小區,召集業主、物業經理召開協商會議。
會上,物業經理符熠擺出了現實困難:物業剛剛進駐小區不久,已墊付不少維修經費,實在難以繼續墊付大額費用。
“可以先從小區公共收益中預支。”參與協商的馮文俊提出建議。對此,符熠&&,二季度公共收益已用完,第三季度的公共收益還未到賬。如果更換兩個便宜的籃球架,業主不滿意,更換質量好的籃球架,需要花費近萬元,這對物業公司來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先&&體育用品公司,支付部分定金實施更換,承諾第三季度支付餘款。”趙同利給出解決方案。該方案得到符熠認可,半小時的協商會結束了。第二天,小區物業就張貼更換籃球架的公告。
“‘權聽你説’是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層治理創新成果,努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許媛&&,接下來,社區將繼續抓住基層黨建這個基層治理的“牛鼻子”,在治理理念、方法、效能等各方面下功夫,推動資源、服務、管理不斷下沉,為基層治理賦能增效。(記者 計思佳 張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