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儋州舉辦“鄉村振興青年咖啡時間”活動,分享青年創業經驗
咖啡館裏講述田野創業的苦與甜
“我叫孫國民,在儋州市木棠鎮種蓮霧……”聚光燈下,儋州鄉村振興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孫國民拿着話筒侃侃而談,與平日在基地的頭戴草帽形象不同,他換上了白襯衣,第一次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鏡頭前。
近日,儋州市那大鎮研學咖啡館內,“鄉村振興青年咖啡時間”迎來了第一位分享嘉賓,該活動是儋州市研學旅行協會聯合有關單位舉辦,旨在搭建青年展示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創新創業和就業。
話鋒一轉,孫國民介紹,他的創業路並不平坦,一上來就摔了跟頭。
2014年,一直立志創業的孫國民發現木棠鎮譚樂村陳宅村民小組富硒土質很適合種植蓮霧。於是,他帶着新的理念回到農村創業,開始種植泰國黑金剛蓮霧。
“開始的兩年,由於我對蓮霧種植了解並不深刻,盲目學習,用種芒果的方法去種蓮霧,特別是在用肥料方面走了彎路,虧損嚴重。”回憶起種植蓮霧的困難,孫國民已經坦然,如今過去多年,他把失敗的經驗當作教訓,分享給正在經歷創業迷茫期的青年。
痛定思痛,孫國民隨後走遍全省的蓮霧種植基地,學習精細化管理,終於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的種植之路。
咖啡館裏,音樂悠揚,咖啡香瀰漫在空氣裏,分享還在繼續。
解決了種植管理問題後,他又在銷售上碰壁。“過去,我種出來的蓮霧主要靠果商來地頭收購,但是往往事先約定好的價格,果商第二天臨時改變計劃説不能收。”孫國民説,夏天天熱,成熟的蓮霧如果不能及時採摘,就會因過熟而掉落,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虧損嚴重。
如何讓好品質的蓮霧銷路更廣,避免果商壓價呢?他又投身電商市場,不再依賴傳統的地頭收購。
“我經常參加各類展銷活動,為我的蓮霧積累人氣和客戶群體,現在客戶基本穩定在島外,通過電商發往島外非常方便,另外還以採摘游為輔的方式進行銷售。”孫國民説。
孫國民在陳宅村火山岩地質帶(富硒)試種蓮霧取得初步成功後,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本地村民一起擴大種植面積,目前種植面積有300多畝,年産值約150萬元。
“我的目標是發展到2000畝的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走上熱帶水果致富路。下一步,我將繼續帶領團隊堅持走精品路線,保證蓮霧品質,同時開創電商渠道,引入更多流量,拓展更寬廣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孫國民的結束語擲地有聲。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産業振興,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青年是時代的代言人。“我們現在需要這樣正能量的故事,期待感染到更多人,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返鄉。活動已經舉辦了第一期,計劃今年開辦10期,給予青年人才一個發聲的平台。”活動創辦者黎學優&&。(記者 劉婧姝 見習記者 吳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