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讓更多農民工腰包“鼓起來”-新華網


海南:讓更多農民工腰包“鼓起來”

2023-09-20   08:38:32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我省多舉措推動農民就業,今年上半年工資性收入對農民收入貢獻率超過50%

  讓更多農民工腰包“鼓起來”

  今年上半年,工資性收入對我省農民收入的貢獻率達到50.4%,成為拉動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

  為了讓農民在務工中腰包“鼓起來”,省就業部門協同各方力量,持續落實促進農民工培訓就業措施,提升農民工就業技能化、規范化、組織化,著力化解“就業難”與“招工難”,不斷增強勞務市場均衡性可及性。

  點石成金

  崗位培訓促農民工就業技能化

  盡管汗流浹背,但年過半百的裝配式建築工人鄭德君身手不遜于年輕人。9月19日,在臨高金牌港開發區一家裝配式建築企業上班的他幹勁十足。

  “家裏祖祖輩輩都是漁民,過去不出海時我以打零工為生,收入並不穩定。”鄭德君回憶道,在裝配式建築企業入職後,他積極參加公司舉辦的技能培訓,虛心向年輕人求教,半年多後就成了熟手,現在每月能掙五六千元,並且上班地點離家不過10分鐘車程,平時照顧家庭也非常便利。

  從生手到熟手,在于點石成金般的崗位培訓。

  笑容和善、眼神自信,這是儋州月嫂李玉梅、李玉芬留給不少人的第一印象。這對姐妹倆曾經依靠打零工或擺地攤謀生,如今卻憑借考取到的高級母嬰護理師證書和專業的技能服務實現“逆襲”,月薪達到上萬元。

  像李玉梅、李玉芬這樣從農民工到高技能人才,在于就業部門提供了從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崗位晉級培訓。

  不僅僅是裝配式建築業和家政業,我省多領域多行業注重崗位培訓和工作中的“傳幫帶”,推動農民工就業技能化。

  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匯總數據表明,2022年全省共開展補貼性職業培訓13.81萬人次,其中農村轉移勞動力7.32萬人次。圍繞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支柱産業和南繁、深海、航太三大未來産業,我省第一批遴選産生包括互聯網行銷師、裝配式建築工、家政服務員等15個省級重點職業技能培訓示范項目。通過搭建培訓與就業平臺,海南探索“訂單式、就業式、技能提升類”培訓課程,今年前7個月,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82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5.8%。

  協同發力

  綜合服務助農民工就業規范化

  今年4月初,看著上千畝田地裏鮮嫩的朝天椒因缺工無法及時採收,儋州市王五鎮峨陽智能生態農場副場長莫東愁容滿面。在海南就業驛站儋州12個站點的共同努力下,他很快從周邊地區招聘到近200名農民工,這既讓成熟的朝天椒從田間走向消費市場,又為分散的農民工找到了就業增收渠道。

  從消除“椒”慮,到化解農民工就業焦慮,就業驛站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2022年5月26日,在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指導支援下,海南首家就業驛站樂東黃流站成立。隨後,就業驛站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市縣落地生根。目前,全省建成運作就業驛站已突破220家。

  就業驛站如何助力農民工等勞動者就業規范化?一方面,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優勢互補,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和政府購買服務,吸引30多家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投入就業驛站運營;另一方面,聯手各級政府、群團、銀行、産業園區等共建共營,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共用。在運作中,就業驛站可為群眾提供就業咨詢、求職登記、資訊發布、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勞動關係調解等多項服務。

  如今,海南就業驛站形成“黨建+就業”“社區服務+就業”“精神文明實踐+就業”“殘疾人幫扶+就業”“銀行+就業”等模式。線上上招聘中,就業驛站依托海南省公共招聘網、海南好就業APP及全省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歸集崗位,對接需求。

  “要用心用情做好就業和人才服務工作,不斷發揮協同效應,持續擦亮就業驛站‘金字招牌’。”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局長趙微表示,將多措並舉確保全省逐步形成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的“就業便民服務圈”,為幫助農民工在內的各類勞動力牽線搭橋,著力化解“就業難”與“招工難”,持續提升勞務市場均衡性可及性。

  示范帶動

  農村“三支隊伍”促務工組織化

  東方大田軍蘭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符志軍,從當年走出農村到大都市打工那天起,就立志要成為鄉親們眼中的能人。

  他曾在廣東東莞、廣州等地務工多年,掌握水電安裝、種植養殖和釀酒等多種技能,並逐漸成長為車間主管。

  “有了一定積累,當然要返鄉創業。”符志軍説,他回到大田鎮抱板村養豬、種植黃秋葵等,常年吸納周邊村莊勞動力5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

  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生産基地,在東方市大田鎮還有很多。該鎮在開展技能培訓、搭建就業創業載體、提供保姆式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既動員“翅膀硬了”的打工能人“飛”回來,又為他們返鄉創業做好服務,使全鎮約2萬名農村勞動力成為發展勞務經濟的生力軍。

  包括符志軍在內,我省就業部門指導各市縣挖掘培育農村勞務帶頭人、致富能人和鄉村匠人“三支隊伍”。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市縣登記在冊的“三支隊伍”達3569人,帶動就業5.72萬余人。

  為彰顯規模效應、促進農村務工組織化,今年省就業部門大力開展“三支隊伍”挖掘培育暨尋找“最能勞務帶頭人”行動,爭取在年底全省登記在冊的“三支隊伍”達到6000人,累計帶動就業不少于10萬人次。

  “把握勞務大市場需求,要從細節處服務農村勞動力。”昌江黎族自治縣勞務帶頭人吳傳文在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省就業局)組織開展的一次經驗交流沙龍上提議,不僅僅幫助農村勞動力找到好工作,還要重視解決他們照顧老人、孩子的需求,關注務工人員談戀愛、組建家庭的需求。(記者 易宗平)

【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