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兩縣牽手,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新華網


陸海兩縣牽手,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2023-09-11   08:22:12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定安與臨高推動政策互鑒、資源共享和産業共建等全方位合作

  陸海兩縣牽手,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9月5日,定安縣政府大樓富文廳會議室,定安縣與臨高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共同簽訂兩地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推動構建協調發展新機制,探索産業聯動合作的新模式。

  同為位於海南北部且臨近海口的縣城,臨高在西,為濱海縣城;定安在東,為內陸縣城。東西之間,相距80多公里。在海南推動“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背景下,雙方因何自發牽手?雙方牽手後又將起什麼樣的“化學反應”?究竟能在哪些方面實現合作共贏?

  內陸縣主動“闖海”

  近年來,定安作為“海口經濟圈”中唯一一個與其他市縣均接壤的市縣,隨着“五縱一橫”六條交通要道的逐步完善,其作為“海口南三環”的獨特區位優勢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吸引力持續增強——

  如今在定安,不僅有知名茶飲品牌蜜雪冰城供應鏈總部基地大咖國際食品産業園,熱帶果蔬加工、研發和銷售龍頭企業達川食品,羅非魚加工企業新&勝等多家涉及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還有不少物流、供應鏈企業。

  一個沒有港口和機場的“內陸縣”,為何深受進出口貿易企業青睞?

  交通上,定安距離海口、文昌、琼海、臨高等地港口、機場較近。2022年12月,文臨高速建成通車,使定安到文昌的時間縮短至30分鐘,到臨高也只需40分鐘,進一步拉近了定安到東西海岸及清瀾港、金牌港、洋浦港等重要港口的距離,讓這個“內陸縣”如同有了便捷“出海口”。

  但要真正將交通優勢內化為發展優勢,還需地方政府積極作為,打通各港口、機場合作關節,主動“闖海”。

  與臨高的此次合作,正是在這一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翻開《協議》,合作內容的首個要點便是“推動基礎設施共享新路徑”,具體為依託臨高金牌港港口碼頭的配套優勢,推動臨高與定安物流産業聯動發展,促進臨高與定安供應鏈合作,實現定安進出口貨物在臨高金牌港的便利通行。

  這是定安企業走向全國的新渠道,也是走向海外的新窗口。

  與此同時,定安縣還在加強與海口海關的交流溝通,積極推動本地企業通過海關AEO高級認證,享受中國海關及與中國實現互認國家 (地區)海關的多項便利措施。

  就在兩縣簽訂《協議》兩日後,生産德國風味香腸及肉製品預製菜的海南萊茵斯食品有限公司獲頒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證書,成為定安縣首家獲得海關AEO高級認證的企業。

  還有更多前景值得期待——《海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2023年臨高縣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加快儋州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儋州機場在臨高建成後,定安的區位優勢會更加凸顯。”簽約座談會上,定安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説。

  濱海縣的“入內”

  回看這次兩縣合作的重要抓手——金牌港。

  今年4月,臨高金牌港開發區東作業區西碼頭正式運營。這一碼頭利用已有的水工構築物修復及加固,形成1個5000噸級通用泊位和1個1000噸級過渡性建設使用泊位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年吞吐量達到57.8萬噸。

  臨高金牌港開發區港口及配套工程項目(第一期)則已於本月進入公開招標環節,預計年底開工,將新建2個7萬噸級泊位,年設計吞吐量可達1500萬噸。

  “秀英港、洋浦港、馬村港等老牌港口都在朝着集裝箱運輸方向發展,東方市八所港新港區的碼頭則是危化品專用碼頭。”簽約座談會上,臨高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介紹,金牌港將差異化定位,以散雜貨運輸為主。

  而定安縣塔嶺工業園的企業適宜散雜貨運輸。兩縣達成合作後,定安企業有望成為金牌港的新客戶。定安企業可以到金牌港買地用作倉儲物流、集散中心,進一步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臨高也在為提前入局的定安企業提供服務便利。“近日,港口碼頭運營商將會到定安為蜜雪冰城、海南聯塑等企業提前測算吞吐量,在碼頭建設前預留空間。”臨高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以此次合作為代表,臨高金牌港正在將“海力量”持續深入海南中部內陸市縣,為新港口拓展客戶、擴寬市場。目前,臨高縣政府正在與琼中縣政府對接,為灣嶺園區打通海運通道。

  攜手共謀産業發展

  為什麼是定安和臨高率先達成合作?

  除以金牌港碼頭為重要抓手外,亦離不開兩地均為我省重要的裝配式建築産業集聚區。

  金牌港開發區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之一,如今在裝配式建築産業方面,已簽約入駐上中下游企業27家,投産8家,初步形成集“設計、研發、製造、展示、交易、培訓”於一體的新型建築全産業鏈,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裝配式建築産業集聚區。

  2022年,金牌港開發區全年共實現産值6.45億元,是上一年度産值的近5倍,實現開發區史上最快産值增速。不過,在臨高縣委有關負責人看來,近幾年金牌港開發區的發展依然屬於從0到1的轉變,“之後肯定要走上從1到10的倍增這條路。”如何加速提升發展能級是臨高面臨的一大難題。

  與此同時,今年6月,正式升級為省級園區的定安縣塔嶺工業園,也面臨着同樣的思考。如今,該園區擁有塔嶺園區為核心,新竹綠色建築産業基地為補充的“一園兩區”空間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生物醫藥和綠色建材三個産業集聚的格局。

  對於這樣的兩縣而言,競爭,不在島內;市場,同在海外。以兩個園區為平台,雙方正在建立更深的産業聯動——

  根據規劃,臨高金牌港開發區總面積20.08平方公里,其中産業用地面積7.08平方公里,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滿足後續招商企業用地需求?擁有類似發展産業,有儲備土地,距離相近、在“一小時經濟圈”內,且外向型經濟發展需求明顯,這樣的定安,顯然在多重意義上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定安而言,如此選擇不僅能讓現有的裝配式建築企業與臨高金牌港開發區形成聯動交流,且在發展規劃上,能與金牌港開發區進行互補式招商發展,推動綠色建材這一百億元級産業集群實現快速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裝配式建築産業領域,鼓勵兩縣企業共建産業聯盟。在招商引資方面,支持臨高金牌港開發區企業與定安塔嶺工業園企業的投資互動。同時,探索園區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推動制度集成創新,在體制機制、營商環境、園區治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

  “協議的簽署是一個起點。圍繞着協議落地,未來我們將以清單化的形式列出具體工作內容,逐項推動落實。”定安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説,“此次合作,我們雙方都充滿信心和決心,也有百分之百的誠意。相信我們會見到今天播下的種子,落地見效、繁花似錦的一天。”(記者 李豌)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