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以共享農莊建設為載體賦能鄉村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
海南鄉村發展的“共享”之道
鄉村的吸引力在哪兒?海南共享農莊給出了答案:怡人的景觀、美味的農家菜、精美的民宿和特色的農事體驗,讓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鄉村,體驗鄉趣、找回鄉愁。
2017年,海南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共享農莊,開展試點以來,共認定省級共享農莊60家,帶動51個村集體年增收4064.68萬元,為海南農村探索出了一條“綠水青山”有效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
2022年,全省共享農莊營業收入12.7億元,接待游客總量315萬人次,帶動農戶3萬戶、帶動農民固定就業2.2萬人。
共建
政府引導 企業帶動 農民參與
蔬果採摘、農事體驗、星空露營、篝火聯歡、田園騎行……每逢節假日,三亞大茅遠洋生態村裏經常人氣爆棚。
這個位於三亞市東北部的村子生態環境優美,散落着屋舍、良田、河流。但因山中閉塞,之前村民生活並不富裕,2017年大茅村的人均年收入僅為8620元。
豐富的熱帶農業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農村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但由於農産品規模較小、加工業落後等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樣的“優勢”並未轉化成農村發展的動能,這一“本錢”也未能讓村民實現奔富的夢想。
海南農村發展,亟需走出一條因地制宜、打破常規的新路子。那麼,突破口在哪?
2017年,海南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共享農莊,正好契合了當年初中央提出的田園綜合體概念。隨後,省政府陸續&&《關於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支持共享農莊發展的十一條措施》等政策文件,為共享農莊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共享農莊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在不改變産權歸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土地、農房等資源的租賃權和使用權,吸引市場主體、社會資本到農村,通過“企業帶動—土地入股—農民參與”模式共同開發建設村莊。
正是在2017年,遠洋集團以三亞市大茅村為先行試驗區,投資建設海南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共享農莊——大茅遠洋生態村,帶動大茅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8620元增長至2022年的28500元,村集體收入實現三年翻一番,大茅遠洋生態村共享農莊也成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為支持共享農莊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建設項目,到2022年,全省統籌了中央、省、市(縣)三級財政資金22.32億元,有效帶動經營主體參與投資,近年來全省共享農莊累計投入121.09億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6.62億元,全省11個市縣已將共享農莊發展內容納入實用性村莊規劃。
共享
三産深度融合 盤活農村資源
共享農莊的建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核心之舉在於“共享”,通過盤活農村生態資源和閒置資源,實現農莊共建、資源共享,推動鄉村可持續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動動手指線上操作,就能認領一塊地、認養一棵樹。如今,海南共享農莊正幫助全國各地的都市人實現“田園夢”。
走進位於東方市的花梨谷共享農莊,目之所及儘是樹形優美、枝葉婆娑的黃花梨樹。農莊裏有專門的認養區,認養人只需交付認養金,填寫檔案登記表、簽訂合同後就認養成功了。
曾經,黃花梨種養交易面臨投資周期長、確權流轉難、市場流通不暢等問題,制約了黃花梨産業的發展。為此,東方市創新推行黃花梨樹種養交易制度,制定“1+N”制度體系,構建“一樹一證一碼”交易監管體系,暢通了黃花梨樹等珍稀樹種的合法交易途徑。
而在白沙五里路茶韻共享農莊,可以認養的樹種更多,除了茶樹,還有荔枝樹、龍眼樹等。簽訂認養協議後,這些樹日常由莊園的工人代為管理,並實時拍照記錄樹的生長情況,豐收季節客戶可帶上家人到農莊體驗採摘。目前,已有超過20個客戶認養共享茶樹60畝。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基礎。海南通過共享農莊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帶動“三農”發展。
“農文旅”深度融合,讓共享農莊釋放更大魅力。走進屯昌夢幻香山共享農莊,立即沉浸在“花的世界,香的海洋”。這個中國最大的芳香植物園,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鄉村休閒旅游、芳香文化體驗、芳香産品研發及生産、芳香康養度假、研學游等多種業態,從“花香世界”走入“香養生活”。琼海盛大共享農莊依託獨特的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引進500余種熱帶新奇特水果,打造“世界熱帶水果之窗”項目。發展種植業的同時,不斷根據市場布局産業,逐步推出特色的水果科普、觀光、餐飲和民宿等服務項目。
“特色文化是構建農莊記憶的本質素材,通過形成不同主題的內容和場景,會使平淡的農莊生活得以昇華,達到活化鄉村文化,激發項目活力的目的。”海南共享農莊聯盟秘書長陳學軍&&。
共富
構建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
海南土地資源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發展。共享農莊建設同樣如此,時常面臨“找地難”的問題。
土地不足,要怎麼去發展?儋州嘉禾共享農莊用10年實踐,給出了一份具有説服力的典型樣本。嘉禾共享農莊的熱帶水果自有示範種植基地僅5000畝,通過統一標準、技術指導、保底收購的方式,整合帶動該市南豐鎮兩個村及周邊農戶發展訂單農業,並在全省打造約10萬畝23個聯合種植基地,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産、供、銷全産業鏈種植聯盟,在保證熱帶水果品質和産量的同時,極大減輕企業投資負擔。
以一産為依託,嘉禾共享農莊建立會員制銷售服務模式,通過高品質熱帶水果、專業化配送服務、豐富的線下體驗等一站式服務吸引和留住會員,截至2023年8月已積累會員38萬以上,每年僅會員費就達7.5億元;與油文村委會合作建設的松濤書院民宿和喜禾熱帶水果主題公園,共接待游客逾60萬人次,為村集體增收540萬元。
“我們聯合各地農戶一起種水果,讓企業實現發展的同時也能惠及村民,這樣的發展模式才是持久的。”嘉禾共享農莊負責人周金枝説。2018年至2022年,嘉禾共享農莊幫扶了儋州10個鎮的脫貧戶7632戶38182人。
讓企業掙到錢,讓農民有奔頭。海南共享農莊建設,緊緊抓住“共富”這一密碼,推動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助力鄉村發展。
保亭享水谷共享農莊通過盤活農村閒置資源,為村民免費提供安置房、提供就業崗位、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採取“保底分紅+浮動分紅”模式,讓村民共享項目收益,村集體享有保底收益1500元/畝/年,浮動分紅收益20%。臨高耕讀山房共享農莊與村經濟發展專業合作社聯合成立“鄉村振興聯合體平台”,按照村級聯合社20%、專業合作社20%、企業60%進行股權收益分紅,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790萬元。海口芳園共享農莊租用村民閒置房屋進行整體提升打造,每戶租金年收入約4萬元,吸納40多名本地村民就業,務工收入年人均4萬多元。
“共享農莊已成為鄉村振興工作的主要抓手、主要平台和主要亮點,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産業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下一步該廳將繼續做好“兩個統籌”,一是統籌共享農莊與美麗鄉村建設,在鄉村規劃、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産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一體推進;二是統籌共享農莊建設與集體經濟發展,通過推進共享農莊投資主體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多形式合作,構成資源整體開發,權益共同分配的共建、共享、共富的利益機制。(記者 陳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