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紅色教育、農耕體驗、書法練習……五指山毛陽鎮創新開展暑期研學活動
山裏娃這個暑假過得不一般
“稍息、立正、齊步走,向前看齊……”8月16日上午,在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內,一群來自該市毛陽鎮毛興村的孩子,跟隨村裏的退役軍人、帶班教官王紫敏的口令,整齊列隊、練習走正步。
烈日炙烤下,孩子們的眼睛瞪得很大,十分認真。豆大的汗珠,不斷從他們稚嫩的臉龐滑落,滴至水泥地面後,很快就蒸發了。經過孩子們身旁時,王紫敏不時講起自己曾經在軍營裏的經歷,鼓勵他們樹立吃苦和忍耐的精神。
毛興村是琼崖縱隊司令部舊址所在地,這裡的村民大多外出務工,村裏留守兒童較多。為了讓這些孩子更有意義地度過這個暑假,毛陽鎮和毛興村的工作人員費了不少心思。
毛興村黨支部書記李天介紹,為引導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們想到了“紅色教育+農耕體驗”的研學形式,並利用村裏的歷史遺址,設置站軍姿、爬戰壕、守戰壕等互動體驗環節,引導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皮膚黝黑的王秋妹是隊列裏的一名孩子,在五指山市思源實驗學校上學。雖然家在毛興村,但她過去很少來到這個距離村子僅有百來米的紀念園。
“講解員老師們講了很多歷史知識,我還去體驗了當時的戰壕。”王秋妹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並在紅色課堂的趣味互動裏爭着答題。
五指山根據地紀念園管理中心主任何輝是市裏有名的講解員,他通過講解一個個短小的黨史故事,並不時跟孩子互動,讓他們加深對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光輝歷史的認識。
在紀念園裏站了軍姿、看了展覽還參加了有趣的歷史課堂,孩子們又轉到了毛興村裏的蔬菜大棚基地,參加農耕課堂的體驗活動。
在大棚基地的光伏大棚下,一張寫着密密麻麻的知識點的小白板,三十幾張紅凳子一擺,“農耕課堂”就這樣簡單開課了。
“大家都知道,蔬菜是從田里長出來的。但怎麼種,可能有很多小朋友不太了解,有誰知道嗎?”課上,主講人云天海向孩子們拋出了互動問題,孩子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雲天海是新上任的毛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在這之前,他在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裏擔任研究員,對種植蔬菜頗有研究。
在雲天海的講解下,孩子們了解了蔬菜生長的過程,並感受了大棚、防蟲害等現代農業的“科技范兒”。
“大家在播種時,要注意松土和播種間距,不要撒種子太密。出苗後,要及時進行除草、澆水和管理。”聽完理論,還要實踐,毛興村婦女主任王強英帶領孩子們種起了蔬菜,現場一時間幹勁十足,陣陣歡笑聲從深山裏的大棚裏傳出。
這樣有趣的暑期活動在毛興村甚至毛陽鎮已經不是第一次開展了。
毛陽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高立瑩向記者介紹,為了讓大山裏的孩子也能有多彩的假期,毛陽鎮政府聯合鎮村多部門,招募了一批返鄉大學生擔任“課外教師”,為這些孩子開展了一系列暑期公益培訓班。
“大學生志願者們結合所學專業、自身特長為孩子們制定了課程表,不僅有暑假作業輔導,還靈活安排書法練習、簡易手工、籃球教學、羽毛球入門等活動課。”高立瑩説,這既緩解了農村家長“看護難”,孩子們還能學到課外知識,最重要的是營造了健康向上的鄉村文體氛圍。(記者 謝凱 通訊員 鄧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