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種下南繁成果 收獲南繁紅利

2023-01-04 08:25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三亞充分用好南繁資源,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檔升級

  種下南繁成果 收獲南繁紅利

  “第一批彩虹西瓜迅速售罄,市場反響不錯,都催著第二批瓜盡快上市。”1月3日,三亞崖州區崖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陸衛平正忙著準備第二茬彩虹西瓜的採收。

  這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培育的新品種西瓜,甜度高、果汁足、果肉脆香。崖城村牽手崖州瓊崖農業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村集體與公司出地、出人、出設施,中國農科院出技術和種子,三方發揮比較優勢,合作種植。一開年,崖城村村集體産業就實現了“開門紅”。

  三亞鼓勵當地村莊與“國字號”農業科研機構共同開展特色農業種植,用好南繁資源,發揮首種優勢,從“第一口鮮”中不斷壯大村集體産業,讓村民分享發展紅利。針對傳統冬季瓜菜種植,三亞也在積極借智,依托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著力解決危害豇豆種植的斑潛蠅和薊馬等蟲害問題。

  “我們在崖州區抱古村等地試驗推廣半包圍式防蟲網及壟上覆膜隔離技術,農戶採用竹竿即可自行搭網,既解決了封閉式網棚導致的農事操作困難等問題,還能延緩主要蟲害爆發期。”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謝文透露,採用新技術,一方面提升了蟲害防治效果,另一方面節約了防治成本,有效促農增收,每畝豇豆預計增産約1000斤,能幫助百姓增收約5000元。

  “地方出題、出需求,我們出專家、出技術、出資金和出成果,著力解決困擾海南農業發展的病蟲害、農産品農藥殘留等問題,已先後組織專家團隊研究出豇豆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防治豇豆病蟲害技術,培育抗蟲抗病新品種,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中國農科院南繁研究院院長彭軍表示,該院著力推動南繁新技術和新品種在海南的推廣種植,目前已與一些村莊開展西瓜、功能性稻米等種植,讓百姓分享南繁紅利,賦能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

  三亞國家水稻公園內,70多個品種的菊花長勢喜人,有的花枝上已挂滿花苞,28萬多株菊花即將美麗綻放。“我們去年在三亞試種了60多個品種的菊花,著力挖掘一批適合熱帶種植的品種。此次攜手三亞國家水稻公園開展新春賞花遊項目,希望加快推進産學研用一體化工作,將科技力量注入一産與三産的融合,以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助力休閒旅遊農業發展,推動海南鄉村振興。”南京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事務主管姜愛良説。

  陸上南繁成果轉化持續活躍、方式多元,海上科技成果轉化也呈現新氣象。

  三棟廠房依海而建,工地施工聲與周邊海浪聲交相呼應,崖州區鹽灶村內的三亞水産苗種南繁生態産業園建設正酣。三亞崖州灣農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磊透露,産業園計劃今年投用,每年全産業鏈産值有望達到5億元以上,目前已和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合作,探索單域抗體診斷試劑和藥物研發。

  “鹽灶村利用土地入股,與我們開展合作,村集體每年獲得保底分紅收益,村內困難群眾可以優先到企業務工。”趙磊説。

  從陸地到海洋,三亞正立足南繁資源和區位優勢,持續深化南繁資源整合,依托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眾多頂尖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智力資源,全力推動南繁與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南繁産業體係,讓更多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飯”、發上“南繁財”。(記者 黃媛艷)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25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