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經濟圈擘畫發展“路線圖”

2022-11-29 08:41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謀劃2023年工作重點——

  三亞經濟圈擘畫發展“路線圖”

  聚焦區域協調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11月27日,三亞經濟圈5個市縣密切聯動,共同謀劃2023年全年圈內工作重點,並以旅游、南繁和高新技術等産業共謀發展為核心,系統編制了兩個專項規劃和南繁工作方案,旨在圍繞規劃共繪、設施共聯、市場共構、産業共興、品牌共推、環境共建、空間共享,推動三亞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持續走深走實。

  聚焦28項重點 加快三亞經濟圈協同發展

  結合三亞經濟圈發展所需,圈內市縣編制了《推進三亞經濟圈發展2023年度重點任務》,5個市縣將協力推動28項工作,涉及頂層設計、重點制度創新、重點工程項目、重點合作和交流事項等內容。

  具體而言,年度重點任務中將組織編制《三亞經濟圈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實施方案(2023—2025)》《三亞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導則》《三亞經濟圈涉農一體化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三亞新機場選址方案》,推動三亞經濟圈醫聯體建設、三亞經濟圈教育集團組建、三亞經濟圈基礎設施平台組建、海南熱帶特色農産品交易平台、創建三亞經濟圈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等系列制度創新,加快8個封關運作項目、系列高速公路改造項目、三亞羊林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大三亞”120急救體系建設項目、公交化旅游化列車改造工程項目等項目建設,力促多維度開展三亞經濟圈旅游聯合營銷、提升區域公共衞生應急能力、加大三亞經濟圈綜合執法協作、加強科技服務一體化等重點合作事項出成效,推動三亞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前期研究、三亞至樂東鐵路投融資模式研究等重點課題出成果。

  圍繞“一體兩翼” 穩步推進南繁事業與産業並舉

  對標“南繁硅谷”戰略布局,蹄疾步穩推進南繁育種産業發展,深化三亞、樂東、陵水南繁三市縣“一體兩翼”協調發展,以提升南繁産業用地效益、南繁科研成果轉化、南繁産業配套設施,種業 CRO 平台效能等四個提升,推動實現南繁科研育種由季節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種子研發轉變、由單純育制種向種業全産業鏈轉變、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協同轉變、由南繁事業向南繁事業與産業並舉轉變等四個轉變,《推動三亞經濟圈南繁育種産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做出具體部署。

  具體而言,《方案》圍繞優化南繁育種土地管理、降低南繁育種用地成本、培育引進南繁育種産業工人提出z分類管理、分時利用,保障南繁科研育種用地有序供應;立足推動設立南繁服務站、加快推進南繁新品種示範推廣、用好制種大縣獎勵基金等角度,統籌“一體兩翼”引種服務、南繁共享實驗室、南繁基地、種業知識産權服務等資源信息集聚互通、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充分發揮南繁新品種“新奇特”首種優勢,推進南繁育種産業發展;從推進研究産業協同發展、推動産業實際落地、做好南繁基地保障服務等方面,突出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科研力量和水産南繁基地為核心,聯動樂東、陵水開展水産保種、種苗擴繁、陸地養殖及海上養殖,構建“一體兩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通過搭建種業CRO育種公共平台、支持南繁育制種農機裝備升級、設立種業CRO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措施,帶動“一體兩翼”基地配套實驗室開展南繁育種科研服務,逐步開展定制化檢測服務和分子育種、基因編輯等育種科研CRO服務,推進南繁産業高質量發展。

  精準落點落位 以科創和旅游為突破促發展

  綜合分析研判未來三亞經濟圈建設國際旅游勝地在國際、國內、海南自貿港的角色定位,《三亞經濟圈建設國際旅游勝地規劃(2022—2035年)》提出,將三亞經濟圈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游勝地、‘一帶一路’旅游開放發展新高地、全國旅游創新發展示範基地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關鍵引擎”的發展定位。構建了“一核三軸四帶”(“一核”即以三亞為國際旅游勝地核心區,“三軸”即“東部區域協同發展軸”“西部融通共享發展軸”和“北部一體同構發展軸”,“四帶”即濱海體驗旅游帶、休閒度假旅游帶、文化主題旅游帶、熱帶雨林旅游帶)的空間布局,依託重點産業集群將各項建設任務在三亞經濟圈內精準落點落位。對照建設指標體系,提出三亞經濟圈打造國際旅游勝地六大任務,並動態謀劃近中期重點項目222個,總投資額超過2520億元。

  聚焦科創高地建設目標,放眼全球開放合作大勢,《三亞經濟圈打造自由貿易港科創高地規劃(2022—2035年)》提出,構建“一核引領、兩翼支撐、兩區協同、全球開放”(“一核引領”即以崖州灣科技城為核心,打造世界級“陸海空”科技創新強核;“兩翼支撐”即東擴西拓,陵水、樂東強化“陸海空”科技創新要素保障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兩區協同”即北上強化腹地延展,保亭、五指山深挖熱帶特色農業資源價值,打造現代種業科技産業化示範區、熱帶農業科技産業化示範區)的發展格局。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分階段提出三亞經濟圈打造自由貿易港科創高地目標。以“強化陸海空核心技術攻關,搶佔科技創新發展高地”“建立戰略性科創能力體系,打造科技創新能力高地”“推進深層次科技體制改革,打造科技創新制度高地”等工作為抓手,圍繞重點工作落地,動態謀劃近中期重點項目144個,估算投資約903億元。(記者黃媛艷)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16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