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累計註冊企業7043家,集聚一批南繁、深海特色産業
打造海南自貿港科創高地
6月21日,“奮進自貿港 建功新時代”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一場)——“牢記殷切囑託,打造自貿港科創高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專場召開。會議透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圍繞服務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聚焦南繁硅谷和深海科技,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産業平台,截至目前,園區累計註冊企業7043家,吸引26名院士落地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及應用示範工作,集聚一批南繁、深海特色産業,助力推進陸、海産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之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緊緊抓住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兩個着力點,堅持“産、學、研、城”深度融合,持續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三亞市培育産業轉型新業態、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自貿港建設新標杆的重要增長極。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牛晶晶透露,近年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在加強招商引資、打通産業鏈條、加快築巢引鳳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集聚“國字號”大院大所和龍頭企業方面,目前園區引進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11所,入駐了包括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機構17所;已在園區註冊或開展業務的包括招商局集團等龍頭企業在內的央企(包含控股子公司)21家,世界500強企業(包含控股子公司)1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1家,外資企業81家。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在南繁種業、深海特色産業、高新技術領域打通了全産業鏈條,助力産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隨着中國種子集團的入駐、大北農設立農業科創孵化器的引進,帶動了荃銀高科等上下游企業進駐,引領南繁種業産業鏈提檔升級和種業CRO企業集聚;聚焦深海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可再生能源和新材料開發及現代海洋服務業,突出以精取勝,體現海南特色,構建産業生態;以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非人靈長類種質資源與模型研發中心等關鍵平台為支撐,構建實驗動物、生物醫學和全健康産業融合發展的生物科技産業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通過搭建公共科研平台,重點圍繞種子産業鏈“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科技攻關。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於2021年5月掛牌成立,同年即啟動“揭榜挂帥”項目,實驗室與揭榜專家向76個重大攻關項目發起總攻,助力我國種業高質量創新發展。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還集聚了四方英才。目前入園12個研究生單位已在科技城培養碩、博研究生1228名;圍繞南繁、深海領域科技前沿理論和關鍵“卡脖子”難題,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協同19家聯席成員單位,目前已實際進駐40個團隊,其中引進院士組建創新團隊21個。截至6月7日,該園區累計已有海南省高層次人才483人。
為加快創建知識産權特區,國家知識産權局在園區批復建設了海南自由貿易港首家知識産權保護中心——中國(三亞)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為專利預審服務開啟綠色通道,與以往外觀設計專利審查普遍所需6至8個月的審查周期相比,通過快速預審的案件審查周期大幅縮減98%以上。
下一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將圍繞服務“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和“建設海洋強國”,保障種業和深海領域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推動南繁硅谷建設,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創新鏈布局南繁、深海産業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知識産權特區建設,為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打造自由貿易港科創高地提供強勁支撐。(記者徐慧玲)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