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二號”完成海試任務返航

2022-05-12 09:23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探索二號”完成海試任務返航

  獲取了一批重要的流體、沉積物和生物樣本

  5月11日,“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着“深海勇士”號返航三亞,圓滿完成2022年度深海原位科學實驗站第一航段任務——深海原位實驗室在南海冷泉區的海試任務。

  該航次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組織,主要任務是開展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深海/深淵智能技術及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研製的深海原位實驗室的過程海試。深海原位實驗室由多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搭載有多套高性能傳感探測設備,包括深海MEMS氣相色譜儀、深海光譜儀、深海質譜儀等,通過本次海試驗證了系統及設備的水下性能以及長期運行可靠性。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斌介紹,原位實驗室相當於把陸地上多個大型設備做了小型化和水下化的設計,集成到一個統一的平台上。它可以在水下進行長期駐留,在無人值守的條件下自主運行和智能決策,在深海原位開展實驗和探測;可以配備不同的傳感探測設備,投放到不同海區,比如,冷泉區、熱液區或者深淵區,開展不同目標的科學研究。

  在完成深海原位實驗室海試任務的同時,通過“深海勇士”號在南海冷泉區開展了冷泉流體滲漏的生態環境效應科考,獲取了海馬冷泉區以及其東北方向新發現的2處活動冷泉區一批重要的流體、沉積物和生物樣本,並通過深海原位實驗室對其中的一處滲漏口進行了流體組分、微生物群落等的72小時原位觀測。

  “我們發現這3個冷泉具有明顯不同的流體活動規模、滲漏速度、生物群落特徵等,海馬冷泉區流體的活躍程度也比之前明顯減弱。我們將通過對這3個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冷泉區,獲得的視頻以及樣品進行對比研究,去認識不同冷泉區的發育規律,進而系統地認識南海冷泉及水合物的基本發育規律和特徵。”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杜夢然説。

  據介紹,深海無人智能實驗與探測技術,將為深海長尺度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研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該航段的海試也為下一階段深海原位科學實驗站的總體海試奠定基礎。(記者徐慧玲)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864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