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涉中小學的招生“套路” -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3 05/23 09:41:22
來源:新華社

小心這些涉中小學的招生“套路”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小心這些涉中小學的招生“套路”

    新華社記者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各地要鞏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成果,科學合理劃定學校招生片區,規范報名資訊採集,健全有序錄取機制;不得通過考試或變相考試選拔學生,不得以各類競賽、考試證書、榮譽證書、培訓證明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或參考。

    在北京,有人在互聯網上編造散布多所學校現場接收小升初簡歷投遞的不實資訊;在廣州,一些校外機構組織小升初“秘考”,採取線上報名、酒店考試,一場收費399元……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中小學招生季臨近,一些個人和商家通過煽動焦慮情緒、虛構身份、捏造事實等方式誤導、欺騙家長和學生,牟取不法利益。

  

    以虛假資訊煽動放大“教育焦慮”的幾種“套路”

    一些自媒體為了流量發布胡編亂造的“牛校”“渣校”排名,誤導公眾。北京市東城區一所中學負責人告訴記者,“網上一些廣泛傳播的學校排名榜中,有些存在高考成績數據錯誤,還有些連學校名字都是錯的。”記者還發現,有的粉絲量較高的房産中介公眾號甚至將自己包裝成所謂“升學專家”,編造虛假的學校資訊騙取用戶高額咨詢費。

    記者發現,某博主發布“幼升小牛娃配置圖”,分出所謂“普娃”“牛娃”“超牛娃”三個檔次。其中所謂“超牛娃”據稱是語文識字量超過1500字、拼音熟練、背誦、復述300字故事,看圖説話有情節有邏輯;數學會計算乘除法,“奧精+”;英語能熟練對話、運動拍球跳繩熟練、“百科知識”懂很多。“對幼兒階段而言,這些要求顯屬超前學習,嚴重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一位資深小學老師提醒,家長切勿輕信一些教育培訓機構虛假宣傳“浪費了錢還傷害孩子”。

    甚至還有人通過捏造不實招生資訊吸引流量。不久前,北京市民郭某某在互聯網上編造散布北京市西城區多所學校現場接收小升初簡歷投遞的不實資訊。該行為幹擾了相關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了不良影響,郭某某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北京市教委近期發布《關于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強調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堅持免試就近原則,嚴禁通過考試、接收簡歷等方式選拔學生。

  

  網絡平臺上的“普娃”“牛娃”生意經

    煽動放大“教育焦慮”都是為了搞錢

    煽動放大“教育焦慮”已成為一些個人和商家屢試不爽的“生意經”。

    針對教育資源的競爭焦慮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日前,“幼升小offer”這一詞條被頂上微博熱搜,引發熱議。一名上海媽媽在網絡平臺分享孩子成功通過四所學校的面試拿下“大滿貫”的資訊。有網友質疑:“這樣‘雞娃’真的合理嗎?”

    一位北京市重點中學資深教師告訴記者,部分家庭在“拼娃”“比娃”情緒支配下過早展開對教育資源不必要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焦慮感。

    “教育焦慮”的背後是巨大的商業利益。記者了解到,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非學科類培訓良莠不齊仍是當前的突出問題。煽動放大“教育焦慮”是違規培訓開辦者的慣用伎倆。

    “教育焦慮”已成為有力的帶貨工具。據第三方機構數據,2022年抖音教育創作者整體規模增幅超90%,粉絲數小于1萬的普通創作者不斷涌現,並持續高速增長。多位行業從業者介紹,此類賬號長期運營,可收獲部分穩定的粉絲群體,進而最終轉化為“帶貨”、流量提成等變現能力。記者發現,一些所謂的“牛娃”家長紛紛運營自媒體賬號,現身説法,鼓吹教育成功學。還有不少自稱“高考狀元”“985名校”畢業的家長,看似分享升學政策、教育理念,實則“帶貨”繪本、玩具等。

  

    強化網絡主體監管 促進權威資訊公開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認為,網絡虛假內容煽動家長、學生焦慮情緒,影響“雙減”政策貫徹落實,有關部門應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督促網站平臺健全賬號注冊、運營和關閉全流程全鏈條管理制度,加強賬號名稱資訊審核、專業資質認證、資訊內容審核等常態化管理。“應當對發布教育資訊的主體設置一定的門檻。”

    多位受訪者建議,應進一步完善教育資訊公開,方便家長獲取學校的教學特色、師資力量、教育設施、招生要求等關鍵資訊,緩解升學焦慮和攀比衝動。

    北京教育學院心理教師林雅芳建議,家長應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寬鬆的家庭氛圍,用積極、多元的視角評價孩子,避免“功利化、短視化”培養目標。

    教育部《通知》強調,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持招生入學政策相對穩定。大力推進“陽光招生”,在招生入學關鍵環節和關鍵時間,主動就核心政策、群眾關心的政策疑難點做好宣傳釋疑工作。建立健全招生入學工作應急協調機制,對有停辦風險的民辦學校,要提前預警並做好學生安置預案。嚴格落實中小學招生入學“十項嚴禁”規定,暢通舉報申訴受理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招生行為。(記者烏夢達、吳文詡、施雨岑、趙琬微)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