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貴州富礦精開讓“聚寶盆”裂變新生-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瞭望丨貴州富礦精開讓“聚寶盆”裂變新生

2024-03-09 08:50:30  來源:《瞭望》

貴州富礦精開讓“聚寶盆”裂變新生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麗 李黔渝 施錢貴

 貴州磷化集團黔南州生産基地(2024年3月1日攝) 楊文斌攝/本刊

  “黔中無閒石,貴州多寶藏”,煤、磷、鋁、錳等49種礦産資源儲量排名全國前10位;已發現礦種137種,佔全國已發現礦種的80%。資源富集的貴州省被稱為“江南煤海”“中國磷都”,是個天然“聚寶盆”。

  如何讓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優勢?龍年春節後第二個工作日,貴州召開“新春第一會”聚焦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通過“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闖出一條發揮能礦優勢、壯大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加快打造富有貴州特色、在國家産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産業體係。

  精確探礦:挖掘沉睡的資源“寶藏”

  40多年來,貴州省戰略礦産智慧勘查重點實驗室主任、貴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周琦,帶領團隊一直走在貴州“尋錳”的路上。

  周琦創立了全新的錳礦噴溢沉積成礦的新理論,研發出隱伏噴溢沉積型錳礦找礦勘查理論技術體係。通過轉化應用,這套體係在黔東地區實現錳礦找礦重大突破,使得黔東成為世界級錳礦資源富集區,貴州錳礦資源儲量躍居亞洲第一,重構了國家錳礦資源格局。

  我國戰略性礦産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隨著新興産業快速發展,戰略性礦産需求面臨數量和種類雙增長態勢。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俄烏衝突等影響,我國能礦資源保障壓力加大。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楊兵説,2023年初,國家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貴州緊盯國家戰略性礦産和緊缺急需礦種,堅持以“多找礦、找好礦、找大礦”為目標,深入推進全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貴州是礦産資源大省,礦種多、分布廣、門類全,但全省礦産地質調查覆蓋率僅21.98%,部分礦種家底不清。“把沉睡的寶藏準確找出來,摸清有多少米下鍋,才能把好米做成好飯。”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總工程師、地勘處處長高玉平説,貴州礦産資源勘查主要集中在1000米以淺的“第一找礦空間”,能找、好找的資源基本找到,亟需開展深部探礦。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啟動以來,貴州省級財政投入資金實施了117個找礦項目,獲得一批新增資源。其中,磷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探獲磷礦資源量6.5億噸;新增鋁土礦資源量7678萬噸,新增鋰資源量47萬噸;在黔西北找到全國少有的高品位鉛鋅礦床,新增鉛鋅礦20.7萬噸。

  “地球礦産資源分布極不均勻,找礦猶如‘大海撈針’,提高找礦效率,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瑞忠説。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地化所在黔中地區黏土岩中發現了鋰超常富集現象,資源量大、利用價值可觀。地質證據和地球化學研究表明,這些黏土是碳酸鹽岩地層長期風化過程中,不溶的泥質組分在下遊沉積下來而形成,在黏土演化階段的有利條件下吸附了水裏的鋰而富集形成了這種類型的鋰礦。

  胡瑞忠團隊研究建立的以“多塊體作用驅動、陸殼供給礦源、高低溫礦並重、成礦面狀展布”為核心的陸內成礦新理論,拓展了礦床學的理論和找礦應用體係。

  數億年的滄海桑田讓貴州成為國際地質學界公認的“沉積岩王國”,找礦行動既需加深“攻深找盲”,更要不斷“推陳出新”。高玉平介紹,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貴州積極創新推廣運用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推進找礦快速突破。與此同時,探索推進“數字勘查”,用好地質數據,促進地質勘查與大數據融合。如利用電腦三維可視化信息技術,快速、動態、精細地建立礦床三維地質模型,有力助推松桃高地超大型錳礦床、福泉大灣超大型磷礦床等一批重點找礦項目快速突破。

  精準配礦:“富資源”要匹配“優企業”

  1月15日,全國首個磷礦資源集採平臺——“富礦精開·貴磷集採”磷資源集中採購供給平臺正式上線運作,圍繞磷礦石及相關初級産品,集採平臺可實現“一站式”精準採購和供給,實現資源精準統籌配置,滿足不同中下遊企業的差異化需求。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磷化工産業鏈越來越長,下遊産品日益豐富拓展、上下遊關聯度和耦合度也日益緊密。”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處長唐興文説,並不是所有以“磷”為資源的企業都需要從挖礦做起,但由于缺少高效資源供給平臺,省內一些企業生産的洗精礦和初級礦産品,長距離運到省外,再被省內其他一些企業遠距離、高價格買回來,浪費時間和經濟成本。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通過調研發現,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中下遊加工企業普遍擔心出現原材料短缺,有的企業把獲得礦業權作為項目落地的前提條件。曾有14個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重點項目通過地方政府提出礦業權配置需求,磷礦需求總量約10億噸,而具備原礦使用能力的僅有5家企業,大部分需要的是磷酸中間産品。

  “集採平臺”上線就是為了精準破解磷礦供需這個痛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唐興文説,入駐的新能源企業可向平臺提報生産所需的磷礦石、濕法凈化磷酸以及工業級一銨等需求,平臺根據供應商生産、庫存情況盡量滿足各企業的需求,並按95折的優惠幅度與企業主體簽訂保供協議,實現資源快速配置,産業鏈上中下遊有效銜接。

  目前平臺已入駐新能源企業9家、供應商企業5家,累計簽約金額2.42億元。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波説,今年,公司與“貴磷集採”平臺簽訂了全年凈化磷酸和工業級一銨的採購保供協議,直接買原材料,就能滿足企業的生産工藝和産品需求,降低了企業的生産成本。

  “企業本身是做磷酸鐵的,就不必再想著去開磷礦、制磷酸來做磷酸鐵。”唐興文説,平臺推動供需精準匹配,形成本地供應鏈,鼓勵鏈上企業做“專精特新”,提高企業的專注度。

  “把礦産資源精準配給真正有需求、有實力的企業,才能實現物當其用。”楊兵説,過去,一些優勢資源配給了實力不強的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資源配置後對礦業權人缺乏有效約束機制,存在“圈而不探”“佔而不採”等現象。精準配礦就是按照市場化方式,引導優勢資源向承擔行業初級産品保供任務的集中採購供給平臺集聚,向支撐重點産業集群發展的重大項目集聚,向具有全鏈條深加工能力的優強企業集聚,避免“大礦小開”“化整為零”“供需錯位”。

  精細開礦:從“採富棄貧”到“吃幹榨盡”

  坐擁“富礦”,但資源不可再生。貴州主要優勢礦種大型礦山佔比基本在40%以內,尤其是大型煤礦佔比僅5.9%,礦山普遍存在“小散弱”現象,低品位礦、共伴生礦利用水準低,“採富棄貧”造成礦産經濟價值沒有充分釋放。

  為破解難題,貴州引導存量礦産資源向鏈主企業集聚,逐步形成大型企業為主體、大中小型企業協調發展的精細開發新格局,實現規模化發展,綜合利用共伴生礦、低品位礦和礦山尾廢,讓“優礦用好、呆礦用活、劣礦用足”。

  全國磷化工龍頭企業貴州磷化集團在開陽洋水礦區試點,“吃幹榨盡”夾縫零星礦産資源,盤活資源存量。通過試點發現,如夾縫資源得以整體開發,集團可盤活磷礦石資源量約1.3億噸,相當于新增2個大型和1個中型儲量規模磷礦山。

  近年來,貴州磷化集團圍繞提高磷礦資源開採回收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推進中低品位磷礦及尾礦綜合利用和加大鈣、氟、硅、碘、鎂等伴生資源利用,集中開展課題研究和專項攻關,實現磷礦資源的全要素高效利用。

  貴州磷化集團董事長何光亮介紹,企業首創從磷礦共伴生資源中提取氟資源,進行産業化回收利用,商業化運營。該技術顛覆過去從螢石礦中提出氟資源的技術路線,既保護了已逐漸枯竭的螢石資源,也為全球行業、我國戰略性氟資源獲取開辟一條綠色迴圈的新路。目前,這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準,企業生産的無水氟化氫産品年産能18萬噸,産量位列全國前三。

  精深用礦:“鏈主+鏈條”尋求高端營利點

  2023年12月28日,三家國內行業龍頭——青山控股集團、華友控股集團、華峰集團與貴州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資超700億元,與貴州在磷煤化工一體化及産業配套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這是迄今為止貴州歷史上投資最大的産業項目。

  貴州煤炭資源豐富,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5位。推進産業低碳迴圈發展,讓貴州煤化工底色由“黑”變“綠”。近年來,貴州多個煤化工重大項目加快開工,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正在形成一批煤化工産業鏈和産業集群,串珠成鏈、延鏈強鏈成為推進煤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力抓手。

  早春時節,建設正當時。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貴州美錦煤—焦—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的施工現場,機器的轟鳴聲伴隨著施工發出的各種聲音,一派繁忙景象。工地上,上千名工人正在加緊施工,確保項目如期建成投産。

  示范項目焦化板塊負責人王海彬介紹,過去的焦化企業普遍存在高污染、高耗能問題,而這個項目能實現余熱、煙氣全部回收利用,可制成高純氫、硫銨等20多種産品,顯著提升綜合效益。

  在行業內,磷礦石的銷售利潤約500元/噸,凈化磷酸産品折算為磷礦石約2500元/噸,磷酸鐵産品折算為磷礦石約2700元/噸,磷酸鐵鋰産品折算為磷礦石約3000元/噸。一塊塊黝黑的烏金,經由科技鏈條一環環、一道道“分解”“催化”,變成了居民生活、工業生産所需的電,新能源汽車行駛所需的氫燃料,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復合肥,産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

  “同一種礦産資源有不同的産業鏈,不同礦産資源可以耦合成新的産業鏈。”何光亮説,精細用礦要求強化“鏈式”思維,既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又推動跨界合作構建新的産業優勢,發展礦業經濟新質生産力。

  何光亮介紹,十年來,企業每年使用的磷礦總量變化不大,從過去單一生産化肥,到現在生産特色優勢的現代化肥、精細磷化工、新能源電池材料等,拓展出100多種産品,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助推企業成長為具有産業主導力、全球競爭力的磷化工企業。

  通過推動“鏈主+鏈條”礦業産業發展,貴州將打造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錳加工、鋁加工等百億、千億級礦業産業集群。數據顯示,目前貴州全省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共有124個、總投資達1250億元。

  (《瞭望》2024年第11期)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