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球”向未來——寫在貴州“村超”總決賽之際-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追“球”向未來——寫在貴州“村超”總決賽之際

2023-07-30 09:41:3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7月29日電(記者歐東衢、駱飛、解文韜、蔣成)盛夏的貴州榕江,室外30多攝氏度的高溫也敵不過汗流浹背的觀眾對貴州“村超”的熱情。

  29日18時許,被群眾稱為“村超”的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總決賽正式開賽。

  7月29日,村超結束後現場燃放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循著時間的軌跡,我們能深切地感受到,發源于貴州苗鄉侗寨的“民間足球賽”,在保持體育運動激烈對抗特徵的同時,也兼具“鄉土味”“趣味性”“民族風”的獨特魅力。

  激烈對抗點燃鄉村足球激情

  29日晚“村超”決賽現場,榕江縣車江一村與忠誠村展開了冠軍爭奪。比賽開場不到3分鐘,雙方便各攻入一球,決賽的氣氛瞬間被點燃。

  球場上,身著白色上衣的忠誠村隊隊員配合密切,攻防兼具,不時直逼對方球門,對抗感十足。車江一村的球員也不甘示弱,流暢過人,傳球出其不意,遠距離打門,可謂拼盡全力。

  7月29日,車江一村隊隊員在決賽中取得進球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事實上,從5月13日舉辦以來,“村超”球場上的激烈對抗就一直在不斷上演。“世界波”“貼地斬”“圓月彎刀”……參賽的“村民選手”們屢現精彩進球。

  場上激烈對抗,場下呼聲如潮。放眼望去,球場座無虛席。賽場瞬息多變的形勢牽動著數萬觀眾的心,聲浪伴著足球一起“飛翔”。

  7月29日,觀眾在“村超”決賽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決賽現場,忠誠村球員董永恒發揮一如既往穩定,無論是長傳助攻隊友,還是獨立帶球突破都可圈可點。日常經營一家卷粉店的他,此前因在綠茵場上的精彩進球,被大家稱為“卷粉射手王”。

  盡管自己所在球隊無緣決賽,但看著平時熟悉的球友在場上揮灑激情與汗水,熱愛足球的楊兵倍感激動和興奮。“賽場上大家積極的表現是對足球最純粹的熱愛,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全力以赴踢球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他説。

  綠茵場上的“民族大舞臺”

  比賽間隙,銀鈴般清脆悅耳的合唱聲響起,身著節日盛裝的侗族男女,在球場中心用傳唱千年的侗族大歌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這一無指揮、無伴奏、多聲部的自然和聲演唱,深深地吸引著從西安來觀賽的王佳,她一只手舉著手機拍攝,另一只手隨著音樂不停地揮動,“雖然聽不懂侗族語言,但能感受到侗族人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縣,被稱為“苗疆第一要區”,是苗、侗、水、瑤等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千百年來,他們在這裏勞作生活,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6月23日,村民自發組成的民族歌舞表演隊盛裝入場。新華社發(王炳真攝)

  此刻,綠茵場也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臺。風雨橋式樣的看臺,隨處可見的牛角、銀飾紋樣等裝飾;群眾擔任“主角”的中場演出,吹蘆笙、跳多耶、舞草龍。

  現場,上萬人應和著音樂的熱情互動更像是一場全民狂歡的“民族嘉年華”。“‘歡迎你到榕江來,這裏歌聲最天籟’,正如歌曲所唱,希望能把民族文化‘唱’給全世界聽。”參與表演的榕江縣本土歌手李恩羊説。

  在榕江工作的吉林人由守義説,“村超”現場除了球賽,民族元素是最大的亮點。每一場比賽都由普通村民主要參與表演,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現代足球與傳統民族文化的融合表達,讓“村超”刮起“最炫民族風”。

  6月23日,遊客在體驗侗族“高山流水”敬酒風俗。新華社發(王炳真攝)

  努力追“球”向未來

  上百萬人次到場觀戰、平均每場比賽超5000萬人次線上圍觀、全網流量突破300億次……這一連串的數據既凸顯了“村超”的成績,也是社會大眾“用腳投票”的支援。

  扎根榕江縣的“村超”能火“出圈”,與當地濃厚的大眾體育氛圍分不開。數據顯示,人口不足40萬的榕江縣擁有14個標準足球場,全縣僅群眾性業余足球隊就有約40支、球員1200余人,以及14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是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7月15日,拉拉隊在貴州“村超”足球賽場邊擊鼓助威。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或許“村超”目前的競技水準還不算高,但其與生俱來的“鄉土味”“趣味性”“純粹性”恰恰是獨特魅力所在。以獎品為例,豬腳、小黃牛、小香豬、雞鴨……這些農家山貨成了獲勝球隊的“獎杯”。

  受訪人員表示,希望政府在扶持“村超”發展的同時,給予其更多自主成長的空間,保持賽事活動的“村味”,呵護參賽人員的真誠、淳樸。

  今晚“村超”決賽落幕,體育熱潮在榕江仍在升溫。不久之後,全國美食足球友誼賽將在這裏開幕,來自全國的276支隊伍,將奉獻更精彩的鄉村體育盛宴。

  榕江縣縣長徐勃説,目前正計劃做大做強“村超”品牌,努力把“村超”辦成可持續性賽事,持續釋放“超經濟”價值,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責任編輯:吳雨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