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十日!多學科聯手“搶”回21歲重傷大學生-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信息展播
2025 07/16 16:57:15
來源: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金陽醫院)

生死十日!多學科聯手“搶”回21歲重傷大學生

字體:

生死十日!多學科聯手“搶”回21歲重傷大學生

——貴陽市二醫(金陽醫院)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救治紀實

  6月10日,深夜。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術室的燈光驟然亮起,一輛平車載着面色蒼白、氣息微弱的小楊(化名)疾馳而入,小楊年僅21歲還是一名在校學生,兩天前她騎電動車不慎撞擊護欄,將她推向了生死邊緣。到達醫院時,感染性休克的症狀已悄然襲來:體溫飆升至38.7℃,心率達180次/分,急診CT屏幕上的影像令人揪心:消化道穿孔、腹腔膿腫、後腹膜巨大的血腫,同時還合併有右股骨幹骨折、多發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劇烈的腹痛讓她蜷縮着身體。

  一場由重症醫學科吹響集結號,心胸外科、胃腸外科、骨科、感染性疾病科、藥劑科等多學科精銳盡出的生命保衛戰就此展開。

  與穿孔“賽跑”,胃腸外科的90分鐘生死時速

  時間就是生命!胃腸外科團隊在接診後,1小時內便完成了所有術前準備。無影燈下,主刀醫師沉穩地打開腹腔,探查到的景象印證了最壞的預想:空腸破裂穿孔、橫結腸漿肌層撕裂、右側後腹膜血腫——三處致命傷!主刀醫師深吸一口氣,果斷採用損傷控制外科理念,90分鐘!精細的縫合線如同生命的絲線,穿梭於空腸的破口;橫行的縫合快速修復了橫結腸的漿肌層缺損;惡臭的膿性積液被徹底清除……搶時間的初步戰役告捷。術後,帶着4根維繫生命的腹腔引流管,小楊被迅速轉入重症醫學科(ICU)。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更凶險的考驗還在後面……

  肝衰竭突襲,重症醫學科亮出“人工肝”底牌

  術後小楊帶着4根腹腔引流管轉入重症醫學科。轉科不久,新的警報又拉響!小楊的皮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染上了刺眼的“金黃”,總膽紅素在24小時內飆升!肝臟轉氨酶指標卻反常地大幅下降,出現典型的“膽酶分離”現象,敲響了急性肝衰竭的警鐘!雪上加霜的是,她多年未愈的甲亢病史,隨時可能誘發致命的甲狀腺危象。而膿毒性休克的陰雲,也沉沉地壓了過來,面對膿毒症引發的急性肝衰竭,年輕的生命在多重打擊下搖搖欲墜。重症醫學科團隊面臨嚴峻挑戰,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議下,沒有猶豫的餘地!“啟動人工肝!”一聲令下,“人工肝+雙重血漿分子吸附(DPMAS)”系統迅速啟動。

  全院集結!多學科聯手破局生死關

  6月15日,整個醫院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位年輕的患者身上。由副院長向菲挂帥,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大會診緊張進行。空氣凝重,每個科室的專家都眉頭緊鎖,分析着海量的數據和複雜的病情。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共識在激烈的討論中逐漸凝聚,一份多學科協同作戰的精密方案迅速出爐,立即執行!

  心胸外科在超聲探頭精準定位,胸腔閉式引流管迅速置入,暗紅色的積血被緩緩引出,為受壓的肺爭取喘息空間。

  骨科精準固定,右下肢支具穩穩固定住斷裂的股骨幹,避免任何可能帶來二次傷害的移動。

  藥劑科據腹水培養結果,精準調整用藥方案,狙擊肆虐的感染。

  內分泌科緊盯着動態監測的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結果,藥物劑量被精細調整,築起預防甲狀腺危象的堤壩。

  感染性疾病科進行“人工肝”治療,為衰竭的肝臟爭取寶貴的恢復時間,過濾掉致命的毒素,成為對抗肝衰竭的核心武器。

  營養科精心設計的個性化階梯式營養方案,先腸外營養支持,後逐步過渡至腸內營養混懸液鼻飼優化創傷患者營養支持治療。

  生命的曙光:十晝夜接力創造奇蹟

  多學科的力量如同涓涓細流,匯成強大的生命之河。人工肝治療24小時後,奇蹟初現!總膽紅素明顯下降,皮膚黃染明顯消退。人工肝奏效了!這無疑給整個團隊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緊接着,好消息接踵而至:6月16日成功撤離呼吸機,6月18日拔除胸腔引流管。6月20日,當小楊被平穩轉出ICU時,膽紅素、白細胞、氧合指數……這些曾亮起紅燈的關鍵指標,都已顯著改善。歷經驚心動魄的10個晝夜,終於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這場成功的救治,其核心遠不止於技術本身。它是一次學科壁壘的徹底打破,是多學科專家無縫協作的典範。在急性肝衰竭稍縱即逝的“黃金72小時”窗口期內,果斷應用人工肝技術,與貫穿始終的損傷控制外科理念完美協同,硬生生為這位嚴重多發傷、命懸一線併發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年輕大學生,從死神手中“搶”回了一條生路!

  這不僅是一個生命的重生,更是醫院綜合救治複雜危重創傷、展現強大團隊協作與人文關懷的有力證明。當年輕的生命重新綻放笑容,這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傳遞的是醫學的力量,更是生命的希望與溫度。(葉皓)

【糾錯】 【責任編輯: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