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無閒田,人勤地生金。行走在貴州鄉村,一個個農業産業項目如火如荼,一片片土地田疇正備耕播種,田間地頭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我省持之以恒抓好“三農”工作,以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産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産業振興——
專家助力群眾發“羊財”
“剛開始自己在網上學技術,踩了很多坑,後來得到專家的指導,技術上心裏越來越有底了。現在縣裏有關養羊的培訓我都想去學,縣裏還推薦我去貴陽上課呢。”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養羊大戶李兵的養羊經歷可謂一波三折。他希望在各位專家的幫助下提高養殖技術,擴大養殖規模,增加收入。
近年來,貴州省肉羊産業技術體系不斷深化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深度融合發展,服務體系持續完善,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服務水平,在良種繁育、生態養殖、節本增效、産業鏈延伸方面加大投入,推動貴州肉羊産業邁向新征程。
“專家對肉羊養殖技術、品種改良、糞污監測和無害化處理技術等方面給予了全面的指導和建議……”通過貴州省肉羊産業技術體系專家的連續幫扶指導,李兵已是威寧十里八鄉小有名氣的養羊能手。
“依託肉羊産業體系建設,建設完善肉羊養殖示範基地,有效提升科學養殖技術示範帶動能力,促進當地肉羊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貴州省草業研究所黨委書記、貴州省肉羊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尚以順介紹。
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打通了科研與産業的“最後一公里”,連接着創新與實踐。2024年,貴州省肉羊産業體系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7項,成果涉及肉羊産業各個鏈條,讓貴州肉羊産業發展蹄疾步穩,讓群眾發“羊財”,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有力的新動力。
今年以來,貴州省肉羊産業技術體系組建省、縣(市)兩級技術服務團隊8個,開展産業調研9次,在遵義市習水縣、畢節市威寧自治縣、銅仁市沿河自治縣等20多個縣(市)開展技術指導服務135次,免費發放種羊、草種、科研試製産品等總價值約5.3萬元。同時,在貴陽、威寧、沿河等地組織開展技術培訓14期,累計培訓基層農技人員583人次,養殖戶732人次。
人才振興——
用勺子打造幸福生活
初冬,沿着寬敞的銀桂大道駛入黔東南州“凱里酸湯示範村”——翁堤村。2018年,憑藉精湛的廚藝以及專業的廚師隊伍,翁堤村被評為“廚師之鄉”。
“過去,翁堤人扎堆當廚師是因為能吃飽飯,現在大家學廚師是為了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47歲的潘明武靠一把勺子成長為中國烹飪大師、國家高級技師。
“翁堤村耕地少,部分村民意識到,在家務農並非唯一出路,漸漸地,越來越多人開始學廚藝、當廚師,有不少人還闖出了名堂。”對於村裏昔日的景象,潘明武記憶猶新。
做廚師收入較高且穩定,村內一時間興起了學廚熱潮。在潘明武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放下農具,拿起炒勺。翁堤廚師走南闖北,足跡遍佈全國各地,開始在烹飪領域嶄露頭角,創造着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從為了“吃飽飯”到炒一手好菜的轉變,廚師人才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廚師是拓寬創業就業、帶富一方鄉親的助推器。翁堤村發揮“傳幫帶”作用,讓餐飲從業意願者穩定高效就業創業,帶動家庭穩定增收致富,積極帶動廚師外出就業創業,實現促就業與惠民生的“雙向奔赴”,做到“樹一個品牌,帶一片就業,富一方百姓”。
“村裏的廚師們有的自己開飯店,有的在省內外各大酒店服務,把廚師做成了産業,帶動了100多名村民就業,村民一年人均收入就增加了500多元。”翁堤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昆明説。
與此同時,依託烹飪文化資源,翁堤村制定了契合自身特色的發展策略,與凱里生態農業觀光園、非遺博物館、苗侗風情園等旅游景區達成合作,輸出廚師人才,促進村民就業。
目前,翁堤村有各級廚師128人,廚師人數不斷增加。在貴州省和全國各種烹飪大賽上,他們摘金奪銀,獲獎無數,其中兩名廚師獲得了全國廚師行業的最高獎“金勺獎”。
文化振興——
瑤山古寨變身4A景區
“你看我瘦了沒有?最近在跑步減肥呢。”時隔兩年,再次見到王小業,他自信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減肥成果。
上班前,王小業總會在鏡子前精心整理一番,穿上瑤族服裝,噴一點定型髮膠,梳着時尚的“大背頭”,一個笑容可掬的“瑤夥計”便出現在眼前。
“我們一家在景區上班,兩個孩子在附近的小學就讀。2022年還全款買了小轎車,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幸福。”2019年,王小業和其他村民一起,當起瑤族舞演員、講解員,有了穩定收入。每當旅游旺季,在增加演出場次的同時還能獲得一些收入,大夥兒的積極性被逐漸調動起來。
過去,瑤山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黔南州荔波瑤山是貴州唯一的白褲瑤聚居地,這裡缺田、缺水、缺糧,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産生活。
走出大山,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成為瑤族群眾幾代人的願景。
自1955年部分村民走出深山、搬到山下的拉片村開始,荔波瑤山的瑤族群眾前前後後經歷了7次搬遷,開啟全新的生活。過去的拉片被大山深鎖,不為人知,而今華麗轉身成為國家4A級景區“瑤山古寨”,成為貴州熱門旅游目的地之一。
2020年5月,瑤山古寨完成了景區提質升級,成功通過國家4A級景區省級評審。經歷“顏值大提升”後的瑤山古寨以嶄新的面貌正式開園營業,實現了村落變景區、民房變民宿、用品變商品、手藝變技能、農民變演員的轉變。
同時,景區門票收入的20%用於村民分紅,再加上公司解決就業、購買服務等,村集體年收入超300萬元。既讓村民吃上“旅游飯”,又能調動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
通過對古寨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梳理,銅鼓、陀螺等一系列瑤族文化得到常態化展示、創新性表達,寨子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古寨還推出非遺研學、非遺工坊等新內容,進一步釋放旅游潛能。2023年,瑤山古寨累計接待游客38萬人次。(記者 張雲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