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0月20日電(盧志佳)離退休幹部黨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用好“老將”們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可以為基層治理的增添“新”力量。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碧陽街道同心社區以離退休幹部黨建工作為引領,成立社區退休黨支部,組建社區治理“五員隊伍”,深入社區樓棟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社區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
夯實基礎 建好“紅色堡壘”
同心社區是面積約1平方公里,轄4個商住小區,是集居住、就學、商業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商住小區。社區內目前有黨員299名,其中離退休黨員228名。

環境衞生監督員在小區街道開展環境衞生監督整治宣傳活動。新華網發
為了更好發揮退休老黨員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和服務群眾的作用,2022年5月,同心社區成立了社區退休黨支部。“黨支部的所有黨員先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把我們整個社區的老同志都帶領起來,讓他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同心社區社區退休黨支部書記劉桂琴説。
由於同心社區有住戶12598戶,人口規模相當於一個大型鄉鎮,要做好服務工作,還要進一步延伸“組織觸角”。因此,同心社區退休黨支部將現有50名黨員劃分10個黨小組,覆蓋社區78個樓棟。
為了破解活動陣地難題,七星關區委組織部結合畢節市委老幹局的工作部署,在同心社區打造了畢節首個社區級共享式離退休幹部黨建活動陣地——“桑榆紅驛站”。“桑榆紅驛站”還開設“思想政治、文體活動、文明實踐、初心使命”四個課堂,為全區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提供開放式、預約式、菜單式的“訂制”服務。

矛盾糾紛調解員參與調解停車糾紛。新華網發
記者近日在同心社區的“桑榆紅驛站”看到,這裡書畫室、音樂室、閱覽室、會議室等一應俱全,不少老同志在驛站內唱歌、書畫、下棋。驛站前的廣場上,還有老同志在排練舞蹈節目。
劉桂琴介紹,黨支部還組建成立了桑榆紅文化藝術中心,以“文藝+黨建”的方式開展活動和學習。“每次開展文藝活動前,我們都要先進行10分鐘左右的思想政治學習,這樣既為大家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也進一步提升了‘紅色堡壘’凝聚力。”
發揮餘熱 當好“紅色先鋒”
正如劉桂琴所説,成立黨支部,支部黨員的初衷就是“在有生之年發揮餘熱”。退休後依然“閒不住”的幹部黨員一心想為社區發展、居民生活和諧幸福作出貢獻。

矛盾糾紛調解員到碧陽國際小區參與幼兒園與租戶房屋漏水糾紛調解。新華網發
事實上,同心社區的離退休幹部黨員隊伍裏“隱藏”着許多閱歷豐富、能力出眾的“老將”,他們曾經是全國優秀教師,是雷厲風行的資深刑警,是獨當一面的鄉鎮幹部……
因此,同心社區退休黨支部聚焦社區治理薄弱環節,根據支部黨員個人專長,成立了政策法規宣傳員、社情民意收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區治理協管員、環境衞生監督員“五員隊伍”,也就是“桑榆紅”志願服務隊。50名黨員被分別編入“五員”隊伍,支部班子及有經驗、有謀略、有方法的黨員“老將”擔任隊長,他們主動深入社區、樓棟、學校、企業等,以宣政策、聽民意、化矛盾、獻愛心等方式開展志願服務。
今年62歲的支部黨員雷育貴退休前曾是當地一鄉鎮副鎮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如今是退休黨支部支委,同時也擔任社會治理協管員。為了解決社區停車難問題,他和“同事們”一起出主意、想法子,動員社區居民在外出時將車位借給來訪的車輛臨停。“居民有親戚朋友來訪需要停車的,可以通過我們的樓棟長,或者直接在樓棟的微信群裏提出需求,其他外出的居民響應,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停車位的問題。”

同心社區“桑榆紅驛站”組織退休幹部集中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新華網發
今年63歲的羅欣欣擔任環境衞生監督員,她和同事們採取入戶宣傳、面對面溝通等方式,向社區居民、商戶宣傳環保知識,以樓棟為單位開展環境衞生檢查活動。“遇到亂扔垃圾的,在電梯抽煙的,有些小區居民礙於鄰里情面不好勸阻的,我們也是敢於‘亮劍’,都是直接制止糾正這樣的行為,我們是共産黨員嘛。”羅欣欣説,經過一段時間的監督,社區居民的不文明行為明顯減少,社區的人居環境也越來越好。
同心社區黨委書記聶倩説,社區兩委只有6名工作人員,即便加上23名社區網格員,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基層治理,仍然存在人才不足的短板。“退休黨支部有力地補充了我們社區治理的人員隊伍,離退休的老黨員們有多年工作的經驗和謀略,有些事情上,相比於我們年輕人,他們‘老將’出馬,問題常常能迎刃而解。”聶倩説。

同心社區退休黨支部黨員以“詩歌朗誦”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新華網發
截至目前,同心社區退休黨支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20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300余條,參與調解矛盾糾紛50余次,開展守護平安、文明出行等活動200余次,制止社區居民不文明行為300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