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紫雲:從碑石到拓片,讓歷史“活靈活現”-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紫雲:從碑石到拓片,讓歷史“活靈活現”

2024-09-12 10:04: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9月12日電 拔起周邊雜草,洗去石碑上的泥垢與青苔,細緻地刷上白芨水,再輕輕鋪上拓紙、均勻敲打,然後輕輕揭下……日前,在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座馬河橋石碑碑文的拓取現場,紫雲縣文物古跡拓片協會工作人員專注地拓取一塊距今230多年的古橋石碑。

  這座古橋,原名忠義太平橋,現稱座馬河橋,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時為簡支石板橋,後幾次因自然災害被毀。1935年,鄉坤於世禎倡儀重修,石碑上記載了乾隆年間的修建緣由與各鄉紳的捐資情況。

忠義太平橋石碑。新華網發

  紫雲縣地處烏蒙山和苗嶺腹地,儘管藏於深山,歷史卻十分悠久,建制記載有近1400年的歷史,是苗族英雄史詩《亞魯王》的發掘聖地,古驛道、古宅牌坊、石橋石硐、碑碣墓誌、岩畫等百年文物遺産、遺址眾多。但隨着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不少重要文物古跡風化脫落、破損、流失等問題日趨突出。

  為保護這些歷史文物,當地政府在2022年初成立了紫雲縣文物古跡拓片協會,本着“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對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石雕、古宅牌坊、古墓碑碣等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傳拓,開展搶救性拓取工作。

“仁者壽”摩崖石刻。新華網發

  在紫雲印山半山絕壁上,摩崖石刻“仁者壽”三個紅色大字透着280餘年的歲月滄桑與大氣,成為今天紫雲縣的地標之一。

  該字為貴州提督楊天縱鐫書,每字皆兩米見方,如此尺寸的摩崖石刻在貴州並不多見,但過去鮮有當地人知曉“此處有字”,更不了解其前世今生,直到2022年當地拓片保護專項工作的開展。

  “我從來不知道紫雲還有這些東西。看了這些拓片以後,感受到家鄉的歷史文化還是很悠久、很豐富的,但是我們自己知道得不多,以後還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家鄉。”紫雲縣居民張小曉參觀完拓片展後説。

《仁者壽——紫雲文物古跡拓片集》。新華網發

  2022年以來,紫雲縣文物古跡拓片協會7個人的工作隊已拓完了300余幅作品,他們爬過懸崖、吊過繩索、搭過架子,為了降低成本、節省資金,他們反復摸索、自己製作拓包等工具……

  截至目前,紫雲縣已發掘保護的可移動文物有800余件,不可移動文物有500余處。2024年上半年,已舉辦了第一次拓片展覽,並出版了第一本拓片集——《仁者壽——紫雲文物古跡拓片集》。翻開扉頁,前言中這樣寫道:“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拓片,是文物保護工作不可或缺的舉措。”

  在紫雲縣美術家協會主席、拓片協會成員趙玉和看來,文物保護僅僅是文化工作第一步,發掘傳承、承前啟後才是根本。

  紫雲縣文物古跡拓片協會預計2025年再次舉辦拓片展,結集剩餘兩百餘幅拓片作品進行出版。

  “希望有更多的當地群眾能看到我們的拓片集和拓片展,要讓他們驚嘆‘哎呀,這是我老祖宗的東西’,這就是我們這項工作的意義。”紫雲縣文物古跡拓片協會主席陸凱説,“讓子子孫孫都記得曾經的故事,尋到他們的根”。(龍雨欣 鄧琴 李芳琴 張媚迷)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