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在歷經了半年的協商、爭議之後,鄒行(化名)、石磊(化名)這兩個好朋友又重新握住了彼此的手。
讓他們握手言和的是清鎮市中小企業協會調解工作站。該站作為一家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領域矛盾糾紛進行有償調解的調解機構,由清鎮市人民法院貴安新區巡迴審判點去年6月引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調解中心進駐後設立。
“一些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涉企案件,原告在立案前填寫了訴前調解告知書同意調解後,法院便會將案件委派給我們。”清鎮市中小企業協會調解工作站負責人楊立告訴記者,鄒行他們的調解用了13天,不僅化解雙方的矛盾,還避免了一場訴訟,減輕了法院的審判壓力。
“貴安新區從案件集中由清鎮法院管轄以來,案件逐年上升,貴安巡迴審判點目前有6名員額法官,每名法官每年需審結一定數量的案件。”清鎮市人民法院貴安新區巡迴審判點負責人張聰介紹,通過對案件的分析,我們發現存在營商環境案件數量較大、涉及企業糾紛多的情況,“針對這些案件情況,我們考慮引入訴前調解環節,並成為全省首家引入市場化調解的法院。”
“目前,清鎮市中小企業協會調解工作站有3名常駐調解員,3名特邀調解員,他們均具備專業的法律素質和綜合調解能力。”楊立説,調解員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才能有效地與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了解他們的訴求和爭議焦點,並協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於調解時間,楊立介紹,工作站接收案件後,調解員有30天的訴前調解時間,如遇雙方當事人有一方有特殊情況,需向法庭申請,當事人另一方同意的情況下,可延長調解時間。
楊立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調解工作站已成功調解210件。
“訴訟是有成本的,當事人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時間,法院也需要付出相應的人力和時間,這不論對於哪方來説都不是很划算。”張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引入市場化的調解,當事人雖然説比一般意義上的訴前調解多了一筆費用,但是不超過訴訟費標的的三分之一,訴前服務、時間效率還能獲得提升,“對企業的生産經營和法院案件辦理周期都划算”。
此外,訴前調解還可以通過靈活便捷的方式,如在線遠程音視頻調解,促進了糾紛的快速解決,減輕了企業的訴累,提升了涉企糾紛化解的效率和質量。
“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獲得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結果,這其實是我們選擇走訴訟程序的初衷。”鄒行&&,如果在同等條件下有更高效、更便利的方式,對企業的發展肯定更有利。(記者 王魯銓 文丹)




